安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名人辈出,名人故居资源丰富。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蕴含深厚文化底蕴、丰富精神内涵的名人故居,发掘文化价值,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安庆市名人故居现存情况大致是这样的。一是故居数量多,经文物部门统计,安庆市登记在册的名人故居共有32处。从年代分,明代1处,清代22处,民国9处。二是名人类型分布广,政界人物故居13处,如市内赵朴初故居,枞阳的黄镇纪念馆;艺苑名流故居6处,如严凤英故居、邓石如故居;著作大家故居7处,如潜山的张恨水故居;科技菁华故居1处;革命英烈故居4处如岳西的王步文故居。三是保护级别高,国宝1处,省保8处,市县保14处,正在申报保护的9处。

名人故居是城市的特殊坐标,记载着一个城市辉煌历史和精神文化,传承着城市的文化底蕴。2005年,安庆市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无数杰出的历史名人以及留下的名人故居有关。名人故居是构筑安庆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基石,它与安庆市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厚重的文化、纷纭众多的历史事件、遗存丰厚的文物、钟灵毓秀的山水,共同构筑了安庆市亮丽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名片。名人故居还是提升安庆城市品位和形象的重要载体。以赵朴初故居为代表的一批名人故居已成为展示安庆精神、提升安庆形象和知名度的成功典范。赵朴初故居自开放以来,已成功接待李铁映、盛华仁等十余位国家领导人及各级领导8千余人,观众20余万人,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被省委统战部命名为“安徽省统一战线教育基地”。赵朴初故居、严凤英故居等还列入了国家关于

免费开放目录,扩大了安庆影响。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安庆市名人故居保护修复利用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由于历史原因及多种因素影响,安庆市名人故居和历史建筑遗存破坏非常严重。其中,规划滞后是重要原因,由于缺乏对名人故居整体规划,近年来在城市快速扩张、老城改造不断加快中,由于没有规划约束,往往忽视了名人故居的保护,甚至视作城市发展建设的包袱,借着各种名义任意拆除、随意建设。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水厂而拆除了陈独秀故居,桐城宰相府被擅自拆除。

名人故居保护修复与国家对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安庆市名人故居资源分散于不同管理单位,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名人故居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一般由政府或产权单位统建、统养、统管,前期修复投入大,后期管护难度大,成本高、收益低,大大削弱了地方政府投入名人故居保护、开发的积极性,大批故居都面临年久失修、濒临倒塌的危险。

要强化规划引领,对安庆市现存名人故居进行系统、全面摸底调查,通过实地勘察、测绘、登记和分类,建立完整的故居档案,按照原真性、整体性、延续性和特色性的原则,将名人故居保护开发的规划纳入文化强市战略的整体规划。做好与全市旅游发展规划、老城改造及城市建设规划等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工作,各县区也要对所属的名人故居及遗迹遗址逐一制定保护规划。要严肃规划的法律效力,严格按规划科学施建,对于在保护范围内的严禁私拉私建、肆意毁坏,对于保护范围内居住的市民或村民采取渐进的疏散方法逐步迁出。

要强化资源整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人故居文化品牌。一是打造名人故居特色旅游。围绕一些保护较好、相对集中、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名人故居,建设有特色的名人故居文化群体。把一个个点状分布的名人故居连缀一起成为名人故居景区,树立统一制作的、醒目的名人故居地标,在街道显眼的地方进行标识,为旅游参观人士提供方便。二是鼓励开展对名人文化精神的研究活动,组建有关研究机构及学术研究团体,利用媒体及多种手段加强宣传。二是加强宣传,扩大影响。要加强名人故居导游、解说员的培训,提升解说水平。编制出版《名人故居文化图册》和《名人故居地图》,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名人故居文化。三是开发名人故居旅游文化商品。建议在整合地方名优食品、旅游系列产品、民间工艺品、地域文化产品的同时,重视开发名人书籍、绘画、篆刻、装饰、邮册、玩具、吉祥物等有名人故居文化特色的纪念商品。有条件的名人故居可以设置“景点超市”,即在景点各处游客可以像超市一样自行选取纪念品,到出口处扫描结算付款。四是积极开展各类名人故居文化活动。鼓励名人故居结合自身特点举办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如征文、赛事、讲座、艺术沙龙等,加强与社区、学校和媒体的合作,发掘名人文化历史价值,彰显名人文化的当代意义,美化名人故居内外环境,使名人文化系列化、功能化、地域化、品牌化。同时,注重对青少年的本土人文教育,将本地名人列入大中小学生的课外选修课程,在学校里举办名人巡展活动,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书店等作为较为固定的本地名人展示平台。

名人故居是城市当之无愧的本土优势,是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节点和生动载体,既可以提供深远多彩的历史记忆,也可以为文化建设提供取之不竭的文化源泉。重视名人故居的保护修复与合理利用,刻不容缓。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