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原始社会的山顶洞人已开始使用了赤铁矿粉。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分四层,在一二层发现了装饰品,包括有孔的石坠、穿孔的石珠、兽牙饰、鱼眼上骨和骨管等,其中有的饰品被铁红涂红,这就从考古角度证明: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使用了铁红颜料。考古工作者还在该遗址的第四层的人骨化石处,发现散存的天然铁红。据科学家测定,山顶洞人距今18865±420年。当时,我们的祖先脑容量已达1300至1500毫升,证明他们已处于人类发展的第三阶段,即“新人”阶段。在新石器时代的彩绘陶、彩陶、饰物、漆器等均有使用铁红的文物出土。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跨湖桥遗址是距今8000至7000年的遗址。邓泽群等同仁通过研究指出:其中出土红色陶衣陶,属初期彩陶,是通过在陶坯表面涂一层三氧化二铁含量较高的细颗粒泥浆涂层烧制形成的。烧制后靠氧化铁的红色形成彩绘。甘肃省秦安大地湾彩陶上使用铁红就比较突出。该遗址属前仰韶文化(距今7000至8000年),考古人员将它划分为四期,在它的一、二、三、四期的彩陶图案上均发现大量铁红颜料。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红色颜料(马清林提供):一期2段大块状红色颜料,含石英,方解石,铁红;二期3段,红色粉末状颜料,以石英,铁红为主;四期1段,深红色粉末状颜料, 铁红为主,少量高岭石;四期2段,红色土块状颜料,以铁红为主;四期2段,红色土块状颜料,以铁红为主;四期2段,深红色土块状颜料,铁红为主, 少量高岭石;四期2段,红色土块状颜料,以铁红为主;四期2段,红色粉末状颜料,含石英,铁红;四期2段,深红色土块状颜料,含铁红,方解石, 高岭石。出土颜料可谓丰富。秦安大地湾遗址出土红色彩陶之上的颜料(马清林提供):一期2段,彩陶体外口沿红色颜料,以石英、铁红为主;二期,彩陶体外口沿红彩,是石英、铁红;三期,黑白红三色陶片红颜料,红色主要成分是铁红;四期2段,红陶鼎口沿红陶衣,铁红为主。马家窑文化出土的红土色颜料为较纯赤铁矿。在赤铁矿为红色的颜料里还加有软锰矿或磁铁矿,这样配比后的图案颜色较亮并带有黑或发黑紫色。甘肃省东乡东塬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距今4500年,系马家窑文化。那里出土红色锭由大量石英、少量铁红和云母组成(应是红土);赭色锭由大量石英、少量铁红和蒙托石组成(应是赭石)。上述结果是本人1988年9月分析结果。色锭均有研磨痕跡。在马家窑文化类型、半山文化类型、马厂文化类型红偏褐色的彩陶上基本都是黑红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混合颜料:有由铁红和铁黑组成,也有由铁红和黑锰矿组成,还有在上述成分中加入了锌铁尖晶石的。表明秦安大地湾那时在彩陶上盛行铁红颜料。在其他遗址的彩陶上也都能找到铁红这一成分。铁红、铁黒、黑锰矿、锌铁尖晶石都是烧制过程高温产物,且与烧成温度和氧化——还原气份有关。混合显色也应是烧成后的必然结果。马清林指出:先人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了实际的涂饰方法是,在制成陶器泥坯后, 不等陶坯干透就在坯上用颜料绘制图案, 然后用光滑的小河卵石等小工具在未干的陶坯绘有图案部位沿一定方向压磨, 使颜料颗粒嵌入陶体,形成咬合结构。在入窑经高温烧成时颜料颗粒与陶体烧结成一体。经高温烧制时有两种作用:其一是颜料颗粒与陶体烧结成一体,即高温烧结作用;其二是陶器在烧制时, 由于高温生成玻璃相, 高温时液态玻璃在固态颗粒间流动扩散,当冷却至常温时,凝固的玻璃相把固体颗粒粘接在一起,其中包括陶体。原料中高温时不熔化的颗粒和被嵌入陶体表面的颜料颗料,所以石器时代的彩陶的颜料附着力是很强的,颜料不会再脱落。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