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是保留了较多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传统村落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价值。2012年9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同时,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牵头,依据现存建筑久远度、文物保护单位等级、传统建筑价值、与周边环境完整性、所代表的典型特征及承载的文化遗产等评价标准,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认定工作。2012年12月至今,由三部门联合公布了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长沙市浏阳市大围山镇楚东村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目前,长沙的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着三大亟需破解的难题:一是如何把原住民留住?以浏阳市大围山镇楚东村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或转为城镇居民,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儿童。原住民的流失成为村落荒废与破败的主要原因。二是保护所需经费从哪里来?传统村落中规划编制、传统建筑的抢救与修缮、环境整治与历史风貌保护等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在当前各级财政的民生支出不断加大,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基层财政力量有限的情况下,仅靠政府财政投入显然是不够的。三是文物保护与村落现代化功能完善之间的矛盾怎么处置?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应该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原则。但是随着村民收入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功能也有了现代化需求,实现居住环境的现代化就势必要对古建筑进行改造,这就会使文物失去原真性,丢失其承载的历史信息,历史价值、科学艺术价值大打折扣。随着政府的重视,人民群众的关注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传统村落可能还会面临风貌延续、容量有限、人口增加、商业化、空心化、文化传承断裂等一系列的问题。应该说,长沙传统村落面临的问题在全国具有普遍性,这也是传统村落保护中的瓶颈,亦应该通过发展来解决。根据中央四部局《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保护发展传统村落要坚持因地制宜,防止千篇一律;规划先行,禁止无序建设;坚持保护优先,禁止过度开发;坚持民生为本,反对形式主义;坚持精工细作,严防粗制滥造;坚持民主决策,避免大包大揽的基本原则。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要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根据“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对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建设工程、消防设施、土地管理及遗产的保存修复等做出相应的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在保护工作中,应鼓励、动员当地村民参与,给予适当报酬,这既可以“留住”原住民,又能够提高村民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关于保护所需经费从哪里来。目前,中央及省级财政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给予了较大的资金支持,但对于传统村落保护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来说,可以说是杯水车薪,这就需要一方面坚持长期投入,各级财政共同支持;另一方面拓宽保护资金来源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政府给予政策、荣誉等方面的鼓励。同时,根据传统村落中的自然环境等优势发展旅游观光、农产品开发等,增加农民收入,反哺传统村落保护。浏阳市大围山镇的楚东村就利用其拥有“万亩”桃林的优势举办桃花节,发展生态观光。关于文物保护与村落现代化功能完善之间的矛盾怎么处置?首先要明确,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应与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文物保护法》要求不改变文物原状,村民的居住条件现代化需求就与此产生了矛盾。对此,可尝试以下做法,首先要继续加强和完善传统村落的道路、水电、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其次允许传统建筑的所有人或使用人经过审批后在不改变文物原貌原则下实施室内可逆装修,装修方案需经过专家充分论证并报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再次,对保护传统村落和文物建筑的村民给予适当奖励。关于传统村落的长远保护。根据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面临的问题,如环境承载能力下降,传统文化传承等问题需要在发展中及时发觉,并提早预防。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