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振风塔维修中
安庆振风塔维修前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国保单位安庆振风塔迎来了历史上第十次大修。安庆振风塔从明穆宗隆庆二年开始兴建,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振风塔已成为安庆城市的象征,成为安庆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缩影。第十次大修,将消除历史上维修的遗憾,修旧如旧,恢复其本来面貌。
塔,赵朴初先生有个解释,“又称塔波,是梵语Siupa省略的音译,完整的音译是‘窣堵波’,意义是‘高显’或‘坟’。塔一般是藏舍利(Sarlra,就是遗体,一般只用于佛和有德行出家人的遗体)也有不藏舍利而作为标志纪念之用的”。安庆振风塔似稍重后义。
安庆振风塔,坐落在迎江寺内,因为塔檐下有砖雕六百多座,又名万佛塔。《怀宁县志》卷九“祠祭”章称:“塔在寺内,皖城诸山雄自西北,东南滨江平衍,须镇浮屠,青龙昂首,为人文蔚起之兆。”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塔开始兴建,隆庆四年(1570)建成,取名“振风”。主持建塔者为郡守王宗徐(别号鹅泉),江西泰和人。后人纪念宗徐之功,曾肖像于石。塔下南向有像赞。塔建成后,清康熙进士、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曾登塔赋诗“忽惊地势分南北,从此江声辨楚吴。凭栏一送惊人句,搔首能通帝座无”。
安庆振风塔是安徽省境内和长江沿岸最高而又独具特色的古塔。建筑形式为八角七级楼阁式,呈圆锥体形,自底向顶按比例缩小,高达60.5米,底径12.7米(往上各层依次递减)。自第二层开始逐层向内柔和收分,在外观上形成向内递收的轮廓,十分秀丽。该塔在平面上以双筒作为砌体承重结构,内部楼梯分别以顺时针和逆时针布局的结构特征在中国古塔结构中独具特色。振风塔塔体为砖石砌体结构,一、二层为单筒厚墙承重,三至七层以双筒砌体承重为主,楼层和各层通道采用叠涩砌筑法形成拱形无梁楼盖,将楼面荷载传至墙体,墙体将水平和垂直荷载传到基础和地基。台基为须弥座式。塔底周边为廊,廊周边有二十四根檐柱。同层八边形各边边长基本相等,一、二层塔体可分外回廊、塔壁及八角形塔心室,三层以上分为外回廊、外壁、内回廊、塔心壁和塔心室等几部分。塔外壁、塔心壁和塔心室墙面布置了佛龛、圆拱券门及碑记等共计51块。塔在每层采用腰檐、平座,在腰檐平座下二跳斗拱,在平座上转角处跳起枋头,加上飞角,飞角与飞角之间用斗拱挑重檐,上盖黑色筒瓦,在八角飞檐下端,兽吻铁钩,各悬一个“风铎”。层顶为八角覆盆式藻井(往上各层顶藻井均为此式)。塔顶为八方体须弥座,上接半圆形覆钵和五个铁球相轮及葫芦宝瓶,用铜轴串起,构成塔刹。古塔采用旋转式石梯,其中一到六层石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六到七层石梯采用逆时针方向旋转,七层到阁楼层又作顺时针旋转。全塔共有踏跺登梯168级,盘旋而上。在登塔路线的设计上,使用了脱节螺旋,所以游人往往到了二层,找不到三层的入口,在五层至六层,又巧妙的运用了反时针方向的螺旋踏跺,这般塔门迥异多变,游人十有九者迷津。二至六层塔室各有四门供游人远眺,门外有回廊玉石栏杆环卫。塔内室直径4.85米,供奉一座5米高的“西方接引阿弥陀佛”,塔的二层供弥勒佛,三层供五方五佛,三、四、五层有砖雕佛像六百多尊,最多的四层有417尊。塔身嵌有
52块。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庆《迎江寺志》载,从清顺治七年(1650),操江巡抚李日芃重修,到1993年,皖峰方丈募资并主持重修,安庆振风塔共经九次大修。但因历史条件限制,维修保养使振风塔“延年益寿”的同时,其中有些维修未能严格按照古建筑修复原则维修,多少也留下一些遗憾。近年来古塔呈现塔体粉刷层剥落、裸露出的塔体砖及砂浆风化、外廊栏杆存在安全隐患等情况。2009年9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砖石古塔结构稳定状态预期评估”课题组来振风塔调研也发现上述问题。安庆迎江寺作为振风塔的直接使用和管理单位,及时将振风塔的相关情况向安徽省及安庆市政府文物管理部门进行了汇报。根据政府文物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和文物修复原则要求,在振风塔维修前必须对振风塔实体状况进行全面检测,安庆迎江寺于2010年1月委托同济大学房屋质量检测站对安庆振风塔实体进行结构安全检测。
同济大学房屋质量检测站在对安庆振风塔这一古建筑进行结构安全性检测时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开展检测工作。所有的检测项目均采用无损检测,地基基础检测选用雷达扫描仪采集数据;砌体砖强度检测采用回弹法;砌体砂浆强度采用贯入法;塔体的变形和高度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等。为了提高检测工作的精度,同济大学房屋质量检测站在对振风塔检测时除了采用现代的相关检测规范进行检验评定外,吸收和引用了当今国内外一些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知名专家意见和建议。对振风塔进行了全面检测,并对现场检测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根据整理分析结果进行了理论计算。结论建议:“尽管振风塔结构目前处于稳定状态,但使用功能已经无法保证。因此本报告建议: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安庆振风塔立即进行维修。”
根据安庆市文物局和安庆市迎江寺要求,维修委托设计单位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设计研究中心进一步做现场勘察,明确振风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上次大修大量使用了水泥材料,破坏了原有外观;现有副阶为大修中改建的钢筋砼结构;三、四、五、六层屋面漏雨,造成塔心室顶部渗水;塔身内外粉刷均有不同程度剥落;防雷设施业已老化,不堪重用。按照古建筑维修类别的标准,结合现行结构维修手段,设计单位将振风塔定位III类残损,确定为重点维修工程。施工措施主要为:剔除建筑构件表面水泥抹灰;挖补塔身酥碱砌体,按传统工艺重做内、外墙抹灰;恢复木构架副阶;重做漏雨塔檐屋面、更换损毁屋面瓦件,更新塔的防雷设施等。
由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设计研究中心制定的《安徽省安庆市振风塔维修加固方案》,按照文物保护方案审批的法定程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并由设计单位按照批复进一步完善后,由安徽省文物局核准实施。安庆市成立了由市宗教、文化、文物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振风塔维修领导小组,并由业主单位安庆迎江寺组织实施。经过招投标,确定了有文物维修、监理相应资质施工监理单位。目前施工按照已批准的施工文件逐步进行。修旧如旧的安庆振风塔必将焕发出它的迷人风采。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