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工程作为文物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为挽救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许多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延续。按照《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的划分方法,文物保护工程分为保养维护工程、抢险加固工程、修缮工程、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迁移工程五类。作为建设工程的一个特殊门类,无论哪类文物保护工程都既具有一般建设工程的共性,同时又具有其独特的“个性”,这里所说的“个性”包括文物固有的价值属性和特殊的施工工艺两个方面。开展文物保护工程应当在遵循一般建设工程共性的基础上,还应特别重视其独特的“个性”,并且使其“个性”得以彰显并发挥作用。
如何在文物保护工程中彰显文物的特殊价值,笔者认为,过程展示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所谓“过程展示”是指在文物保护工程开展过程中,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改变施工现场传统的“封闭式”“隔绝式”,改为“开放式”“通透式”,让公众看得见,甚至摸得着、能参与,了解文物工程的施工工艺、构件名称、制作方法等等,充分发掘和利用在工程施工阶段文物的独特价值。类似做法在考古发掘领域已崭露头角,但在文物保护工程领域尚鲜有耳闻。
过程展示的主要作用和意义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提升公众的古建筑知识水平。拆卸下来或新制作的建筑构件的独立状态,可以让公众更直观地了解古建筑的组成方式及构件的名称、位置、用途等,能够有效增强其对中国古建筑的理解和普及古建知识;二是有利于增强公众的民族自豪感。古建筑维修过程中的传统技艺,可以归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它是一种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同样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体现着民族精神,它的展示再现了民族智慧与文明,极易引发公众民族情结,激发民族自豪感;三是有利于提高项目开展的质量水平。由于工地变为开放式,公众的角色一方面是参观者,另一方面又是监督者,任何不规范现象都会暴露在公众面前,这就无形中对项目管理单位和施工单位造成很大压力,促使其必须在现场管理、施工操作、文明施工等方面严格执行各类标准和规范,这在整体上是对提高项目开展的质量水平有利的;四是有利于为项目单位带来经济效益。很多文物保护工程位于著名文物旅游景区之内,保护工程施工往往给景区带来负面效应,影响景区经济效益,尤其是一些经济上自负盈亏的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开展保护工程过程展示则可以变不利为有利,把本来的劣势做为宣传的优势,让过程展示成为新的特殊旅游资源,这样就很容易吸引旅游者。
过程展示作为文物保护工程开展方式的一种设想,不可盲目开展,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要有开展的必要性,也就是要具有一定的受众群体,如果工程位于偏远的乡村或深山之中,人迹罕至,根本没有参观群体,也就没有开展过程展示的必要了。而那些开辟为参观场所的文物保护单位,尤其是著名的文物旅游景点,每年接待大量的游客,其中还不乏有各类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等人群,在这种情况下便具备了开展过程展示的先决条件,可以考虑开展过程展示活动。其次是要保证开展的安全性。开展过程展示必须以保证施工安全和受众群体的安全为前提,并应不以影响施工过程、工程质量和进度为代价,几者必须统筹考虑,这需要项目管理部门精心谋划,科学确定展示方法和安排展示线路,合理设置隔离设施等。第三是要做好配套服务工作。在过程展示过程中,古建筑各类构件及建筑材料乃至施工工艺暴露在公众面前,对大多数公众来说,这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出于好奇心,必定存在诸多疑问,这也正是开展过程展示活动意义的核心所在。为了满足公众好奇心,解答公众提出的各类问题和真正发挥文物的社会价值和作用,除了挂牌文字说明外,还必须配备专业的讲解人员,及时解答公众疑问并搜集公众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在良好的互动中鲜活地体现施工中文物的独特魅力,让公众切身感知文物的价值。
愿在不久的将来,文物业界能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文物保护工程过程展示理论及操作规范,并使之发挥作用,服务现代社会。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