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张謇先生,文物博物馆界的人都很熟悉。1905年,张謇创办了中国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张謇先生一生的功绩远不止于此。

张謇(1853—1926),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受张之洞委派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经克服诸多困难,始于1899年建成。其后陆续创办了大生第二、第三、第八纱厂和广生榨油公司、复兴面粉公司,资生铁冶公司、大达轮船公司,以及通海大有晋、大豫、大赉、大丰、华成等盐垦公司,并创设淮海实业银行,形成以张謇为首的大生资本集团,其鼎盛时期总资本达三四千万元。张謇重视教育,培养人才。自1902年起,创办通州师范、女子师范、南通学院、南通图书馆等文教事业。

1904年张謇在南通成立了通崇海花布总会,1910年改为通崇海泰商务总会,范围遍及南通、海门、如皋、崇明、泰县、泰兴、东台等县商务,会员多达数万人,在二十世纪初时与上海、南京、苏州总商会并列为江苏四总会。与全国其他商会不同的是,通崇海泰总商会不仅开展商业范围内的活动,还涉及本地的政治、军事、教育、慈善、市政等方面。1911年,江苏南通当局在张謇影响下,对南通的城市建设做了一些规划,在南通城南缘河地区进行成片的建设,其中有一些新型建筑,如总商会、剧场、

、学校等。

为配合张謇开发新城区的需要,通崇海泰商务总会决定迁址桃坞路,新建通崇海泰商务总会大厦,由著名南通籍建筑师孙支厦设计。孙支厦(1882—1975),名杞,原字支夏,江苏南通人。中国近代最早的建筑师之一,是实现中国传统建筑工匠向现代建筑师过渡的代表性人物。他是张謇一手培养出来的建筑师,他所设计的江苏省咨议局、濠南别业、通崇海泰总商会大楼均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崇海泰总商会大楼位于南通市桃坞路44号,建于1920年,占地面积26000多平方米,大楼建筑面积4707平方米。楼坐北朝南,采用中轴对称式布置,以门廊、大厅和会议厅为中轴,两边以办公楼环绕形成院落,入口门廊立柱是4根10余米高的希腊式柱头。进入门内为两层楼空间穹隆顶的门厅,上面是从大厦外远远就可望见的铁皮大圆顶。立面有不规则的巴洛克装饰,线脚细腻,由水泥刷面塑成。东西两个内院均有四周砖券外廊,上有罗马柱式花纹,院落中间空地为小花圃。门厅东西各设耳室一间,其上各设小圆塔拱卫圆顶。门厅北接2层大会议厅,可容纳1000余人。整个建筑雄伟庄重,是新中国成立前南通规模最大的建筑。这座具有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曾作为吸收西方建筑艺术的典范和近代优秀建筑,分别载入《中国建筑史》和《中国大百科全书》。

2006年6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通崇海泰总商会大楼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通崇海泰总商会大楼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