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中国文物报》(2015-08-07)作者:华庆生

叶氏宗祠修缮竣工,远远望去,宛如叶笃正先生在有关叶氏宗祠保护人民来信中所描绘的那样,如同小区中“摆设一件典雅的文物。”叶笃正先生在叶氏宗祠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说明公民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十分重要,当然名人的效果就更加突出。

叶氏宗祠是安庆市宜秀区大桥开发区内的一座祠堂类建筑。在土地开发大战中得以保存下来,村民说首功当推叶笃正。叶笃正(1916-2013),安庆市人。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后任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会员、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曾在许多国际国内学术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作为中国大气物理研究奠基人、中国近代动力气象学创始人之一,因其对地球命运的长期关注和杰出贡献,获得了国际气象学界的最高荣誉。2010年5月4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告,将国际永久编号第27895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叶笃正星”。2005年,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为其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2006年度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祠”是人们祭祀祖宗、贤哲和神灵的场所,用于供奉祖先牌位的建筑物,有宗祠、神祠、先贤祠之分别。这类祖庙被称为家庙,南宋以后被称作祠堂。位于安庆市大桥开发区的叶氏宗祠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占地1230多平方米,由叶笃正先生的曾祖父、淸陕西巡抚叶伯英所建。是一座四合院式砖木结构徽派建筑,高墙封闭、马头翘角、灰瓦青墙。共分为三进:前厅、中厅、后寝,有两天井。二进前额仿卷草雕刻,一步栏轩顶荷包梁,象鼻雕刻。明间为五架梁,后为双步栏,上嵌有木天花板,下铺四方大青砖,上檐雕龙画凤、八仙画像,琳琅满目。解放后,叶氏宗祠曾为安庆市广圩区、白泽湖公社、叶祠村村部和叶祠小学所在地,最后一进还曾做过粮站和供销社。1991年,安庆市文化局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列入《安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安庆市东部新城建设,叶氏宗祠所在地块规划为居住用地,并经“招拍挂”公开出让给了安徽山城房地产公司、安庆市学府花园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安徽东联置业有限公司(划分为三宗地块出让),用于居住小区的开发建设。叶氏宗祠面临被拆除的局面。对此,安庆社会各界、媒体和叶祠村民和叶氏后裔等纷纷提出保护要求,《安庆日报》“新皖江”一栏登载了一条新闻,题曰:“不要让家园失去记忆,呼吁进一步保护大桥经济开发区内的古树、祠堂。”叶笃正先生得知情况后,于2009年3月和2010年5月,先后给安庆市委、市政府和国家文物局领导写信,呼吁保护。他在信中说,“该祠堂建筑为江南风格,三进院落,高大的阶梯式风火墙为青砖砌成,院内天井的廊柱、柱础、铺地方砖、屋瓦、脊兽,以及享堂和厢房的大木构件,都是清代建筑原件,其文物价值在当地实属上乘。……《安庆日报》一文已经把保护叶祠在当地的重要意义阐明得十分清楚。如果仅仅为了建设住房小区而把安庆地区(市区)目前唯一留下的家族祠堂拆毁或将其周围环境完全破坏,我们不但有愧于先人,更有愧于后人,在我们谋求现代物质生活之时,千万不要忘掉我们现实中越来越少的历史遗物。根深才能树大,要是把自己的根都砍了,我们后代的立身之本何在?”安庆市委、市政府领导十分重视,作出批示,明确要求“予以高度重视,妥善解决”。强调“我们在城乡的开发和建设中均要注重保护好古树、古建筑等文化遗存”。安徽省文物局专文转发国家文物局转来的叶笃正先生的来信,还派人到现场进行调查了解,提出保护要求:“叶氏祠堂是安庆市区现存仅有的宗祠类古建筑,是反映安庆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实物,更是延绵城市发展的历史文脉,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按照《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应当加强保护。”根据安徽省文物局意见,安庆市文物局也明确提出“调整用地规划,尽快修缮保护,提高保护等级,合理利用”等意见。安庆市文物局还专门到大桥开发区听取管委会、三家开发公司负责人意见,以求妥善解决开发和保护的关系问题。对保护叶氏宗祠,大家都感受到了叶笃正老先生保护文物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基本统一了认识。当然统一认识的过程不仅是会上,还包括会下,文物主管部门,有关各个方面,几上几下,多次协调沟通,是认识交锋、利益博弈的过程。叶笃正先生的保护意见,至始至终发挥巨大影响,对统一认识起着重要作用。叶氏宗祠要保护,基本形成共识,但对怎样保护却有分歧:有的表态地块可以退让,以便原地保护;也有不同意见,希望异地保护。从文物原真性保护要求出发,安徽省文物局最后明确原地保护。并专门拨付了经费。安庆市建委也从省建设厅争取了徽派建筑专项保护资金70万元,叶氏后裔、叶祠村民等也纷纷捐款。由宜秀区文化局会同叶祠村和叶氏后裔商请具有文物保护设计资质的徽州文物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修缮方案,按照法定程序报批后依法施工。2014年5月27日上午,总投资三百六十万的叶氏宗祠修缮工程正式启动。

现在有许多学者认为祭祀名人先贤是祖宗崇拜的延续。《礼记·祭法》:“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抗大患则祀之。”由此可见,那些良将忠臣、义勇之士,或清正廉洁、勤勉为民的官员,或具有非常才干、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亦可受到被万民祭祀的礼遇。叶氏宗祠竣工后,村民说,要把叶氏宗祠建成叶笃正纪念馆。叶祠村民自发的把叶笃正的画像挂在最后一进享堂里,感谢他为保护叶氏宗祠所做出的努力。

站在叶笃正的画像旁,看着修缮好的叶氏宗祠,听村民如是说,我想起叶笃正老先生自己所言“文物保护并非我之所学,但保护文物确是常识。我们国家向以文物之邦称誉世界,作为文物大国的普通一民,保护和爱护文物是我的责任”。叶老在信中还说,“保护耕经堂(叶氏宗祠)并非是叶氏家族之事,我也并没有单以叶氏后代的这一角度呼吁保护”。叶笃正先生这番话,体现了老先生自觉的文物保护责任意识。因此,我们怀念他,当更应倡导这种保护文物的公民意识,并发扬光大,努力践行。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