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袍钢琴

4月5日,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12香港苏富比昨天举行的‘天青宝色——日本珍藏北宋汝瓷’专场拍卖。之前就备受瞩目的拍品,一只极为罕见‘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最终以2.0786亿港元的天价落槌,以高出估价三倍的价格刷新了宋瓷拍卖的世界纪录。”

一直以来,社会上人们判定一件瓷器的美观与否,总是纠结在这件东西画得好不好,画得好的就被认可画得不好的则不被认可,而不是就瓷器本身的造型美不美观加以评论。这就好比人们穿衣,穿在模特身上好看,穿在我们身上就未必好看,这是指身材而言。就气质而论,也不乏例证,如陈佩斯和朱时茂合演的小品《警察与小偷》和《主角与配角》,当陈佩斯和朱时茂互换角色时,观剧的人总是哄堂大笑,因为怎么看气质都不对的陈佩斯即便装扮成警察或者武工队员都不获得观众的认可。这些旨在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坯”的重要性。就瓷器而言,也应该是由坯开始,因为它是主角,而画则是附着品,是配角。一些有识的专家学者,常常为这个本末倒置的简单问题而苦恼,无奈之下,只能随行就市就画论画。所以,宋瓷总是因为不如明、清瓷器五彩缤纷般的漂亮而不能“吸引人们眼球”,更遑论创下拍卖市场的高价。

在中国文化中,谈到艳字,通常就会觉得庸俗,但正是这个“庸俗”却代表了时人对审美的追求。“浓妆艳抹”的,总是能招人喜欢;“淡妆素裹”的,总是一副“穷酸”像,不被看好。悄悄地在不知不觉中,人们对瓷器的审美蜕变得很“势力眼”,动辄以钱的多寡定胜负,以获利的大小论输赢,以美艳为追求的目标,而向以雅致称著的宋瓷则羞羞答答地躲在一旁,不为人们重视。此次“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的2.0786亿港元落槌,想来足以改变人们对宋瓷的认识。固然,此次“天青釉葵花洗”2.0786亿港元的成交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底价9000万买北宋汝窑天青釉,那是寒碜存世仅有百余件的汝窑,但通过此次拍卖能引发人们对宋代瓷器的重视与关注,进而引发人们对宋代瓷器的热爱与保护,从中认识到中国文化的“雅”,实在有借乘之力。

给瓷器“穿衣”,不反对,但穿得好不好看,就应该较真儿了,穿得好的——雅,穿得不好的——俗。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一书中,有这样几句话:“宋代瓷器在工艺技术和审美追求等许多方面达到历史的顶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某些工艺自此以后即呈下降趋势甚至失传。”

鲁迅先生在《而已集》中讲过:“唐朝人早就知道,穷措大想做富贵诗,多用些‘金’‘玉’‘锦’‘绮’字面,自以为豪华,而不知适见其寒蠢。真会写富贵景象的,有道:‘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全不用那些字。”

持较对照宋代瓷器,足可发人之深省!

3月30日,据《北京青年报》“星海钢琴:奏创新之音让老酒飘香”文章载:“2011年11月2日,‘践行北京精神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在中国著名‘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戴玉强的一曲《北京颂歌》中,发布会的文艺演出拉开序幕。全场观众在尽情享受戴玉强那高亢、明亮、激情迸发的男高音的同时,更是被伴奏所用钢琴——由星海钢琴集团生产的唐卡·帝王‘龙袍’钢琴所深深吸引。”

文章还配发了这架钢琴的图片,当我看着古代帝王的龙袍“海水江崖”被搬上钢琴的时候,替它穿上尊贵的服装,看着他们将“天子”“皇城”“金銮殿”等“元素”充分利用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音乐作为无形有声的艺术,从古至今重在是听。英国人斯坦利·萨迪等主编的《剑桥音乐指南》一书中,对音乐有这样的话:“那么,音乐是什么呢?曾有这样的定义:‘音乐是有组织的声音’……音乐的基本结构由三部分组成:节奏,它在时间上控制音乐的运动;旋律,它意味着乐音(音符)的线形排列;和声,它处理不同的乐音同时发生关系……”。作为演奏音乐的人,不管他使用着哪种乐器,他的演奏都要服从音乐的表现,而不能以肢体过分夸张的摆动喧宾夺主,更不能以乐器上花里胡哨的装饰,扰乱视听,从而影响到音乐的完整性。因此,不论演唱会还是演奏会,主角是演唱人或演奏者通过歌喉和乐器给听众传递过来的声音。作为听众来说,其实并不关心演唱者的歌喉长得如何,演奏者使用的乐器装饰得多么五彩缤纷。所以,无论中外,就声音的艺术而言,懂行的人就会说:“听戏”,“听歌剧”,“听音乐”而对于说“看戏”、“看歌剧”的来说,大多是瞧个热闹而已。

再说龙袍上的十二章纹,每一章纹饰都有不同的解释,例如日月星三光,象征着帝王皇恩浩荡,普照四方;山,象征帝王能治理四方水土;龙,象征帝王审时度势地处理国家大事;宗彝,象征帝王忠、孝的美德;藻,象征皇帝的品行冰清玉洁……凡此种种,龙袍的图案是怎么也和一件乐器靠不上边儿的。这种错位,就像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说过的一句话,沙发搁在太和殿上当龙椅怎么看都有些别扭。

这种不搭界的“漂亮”将我们引入了歧途,这种“漂亮”让我们真不懂得什么是美了。

至于“皇城”“天子”“金銮殿”等所谓“中国元素”的说法,也实在令人反感,如果站在故宫中,谈皇城、讲金銮殿,那没话可说。可出了故宫,在钢琴上还谈这些,不能不说理解艺术的局限,好像是非“皇”不艺术了?!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至今一百年,可沾“皇”的东西还在人们心中如此根深蒂固的存在,“中国元素”等同于皇权意志,“龙袍是中国元素的极致”,这种理解,这样的错位实在是“颠倒黑白”,一架钢琴,黑白键,能将人们的情感完美地抒发,这就足够,而这种“创新”,这种“呈献”,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2012年4月11日5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