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
收藏的红军长征文物文献和陕甘宁边区文物文献档案十分丰富,具有重要价值。以下简要介绍其中几件。
一、红军长征时期的文物文献
1.《红军须知》宣传文书(图一)
薄桑皮纸质。纵10厘米,宽8厘米。其第4页左边缝处印有“红军须知”和“ 第三册”字样。文书后署“红二十五军印”和“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翻印”等字样,时间为1935年9月10日 。文书中的内容主要为:“红军中为什么要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的职责与工作”、“政治部是什么?”、“苏维埃是什么?”、“红军是那个的军队?”、“红军的宗旨是什么?”、“红军的纪律有几条?”、“红军经常做些什么工作?”、“怎样才能是好的革命战士?”、“常夫、伙夫、勤务、马夫十大注意”等。红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的会师是1935年9月,会师的时间和经过,在有关的回忆录中有记载,程子华等著的《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中记:“(1935年)9月7日,我军到达陕甘根据地保安(志丹)县的豹子川,鄂豫皖省委在此开会,决定徐海东任军长,程子华任政委,9月15日,在陕甘边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欢迎声中,到达延川县永坪镇。”《红军须知》中的内容主要涉及红军中党的领导作用和政治工作、宣传苏维埃政权、对士兵的纪律和职责的规定等。这份《红军须知》是第三册,因此在此之前红二十五军一定印过第一、第二册,这说明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对军队中党的建设和军队中士兵的纪律和职责管理是十分严格的,宣传工作是积极的。
2.《中国共产党党章》(图二)
薄光纸,油印本,纵12厘米,宽10厘米。征集于张掖。扉页图案由三部分组成,上部为光芒四射的五角星和镰刀斧头;中部为地球图案,并书“中国共产党党章”;下面书“第三十军政治部翻印”,再下为时间“1934.4.5”。正文内容计有15章53条。这份党章的内容与1928年6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相同,包括党的名称、党员、党的组织系统、支部、城乡区的组织、县或市的组织、省的组织、党的全国会议、党团与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关系。根据党章上所记时间,1934年4月,活动在川陕根据地的红三十军政治部曾经翻印了六大通过的党章。1936年底到1937年初,在红西路军中这个党章仍被西路军战士保存着。这个时期,红西路军在河西走廊的张掖一带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高台战役、倪家营子战役中许多红军战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董振堂、杨克明等烈士都是在高台战役中牺牲的。在如此艰苦的岁月里,党章仍被红军干部战士携带在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对共产主义的信念。
3. 盖有“中国共产党红四方面军第卅军党务委员会”
的党证(图三)
纸质,纵19.5厘米,宽13.5厘米,上有列宁、斯大林的头像和五角星、镰刀、斧头图案。下部为表格,空白。有姓名、籍贯、住址、年龄、性别、何时何地入党、何人介绍等栏目。
二、陕甘宁边区时期的文物文献
《中国抗日人民红军政治部布告》(图四)
纵37厘米,宽27厘米。内容为:“我军已于五月十五日之后已宣布停止筹粮,六月份概用现金购买给养。顷据平凉泾川边区发现汉奸亲日分子假冒红军名义甚至身穿红军服装戴红军帽子,勒索拷榨人民粮款,殊为可恶。以后再发现有假冒红军名义要粮要款,人民团体机关都有权力逮捕送交驻军处置,给以严格惩办,以昭炯戒,以安地方。切切此布。”印戳为“中国抗日人民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政治部”。主任王新亭,副主任谢扶民。时间为1937年6月2日。
1937年6月为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共两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谈判之际,“卢沟桥事变”发生的前夕。这个布告对研究当时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一,中国工农红军的部队番号,如方面军的称呼,在1937年的6月仍然保持着。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曾在陇东地区的平凉、泾川进行过征粮工作。这一带属泾河河谷地带,比之于陕北陇东的塬上县份收成要好。第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充满了斗争和严峻性,中国共产党和其领导的红军武装,时刻准备着与侵略者战斗的同时,非常慎重地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为驻地的老百姓利益考虑。而这正是他们能立于不败的一个根本法宝。(兰州 李永平 )
(2012年4月25日8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