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水墨画家喜欢在画面题一些诗句、感想或记事等等,再加上签名,称为“款识”,书写款识叫做“落款”。落完款后,画家们会盖上印章也就是“钤印”。经过这些手续,作品才算完成。 其实最早期的中国画家作品都没有落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故宫展出的许多宋代非常好的绘画作品,作者却都是“佚名”。后来 经过文人的参与与发展之后,落款与钤印,在画面上的重要性愈来愈高,到最后提升到变成了作品的一部分了。 但是,落款与钤印必须配合画面构图上的需要,否则,可是会破坏画面的美感! 如果在画面上写得不过瘾,也可以在画的上方加一张纸来写字,叫做“诗堂”。 画家常用的
有: 一、引首章:通常是长条形(又称半通印),用在款识的前面。 二、姓名章:在签名的下面或旁边,如果盖两方印,就必须有“阴文(白文)”“阳文(朱文)”之分,如果只盖一方,则朱文白文都可以。 三、压角章:盖在角落,作用是要让画面平衡。 或许你会发现故宫有许多古画都乱七八糟的盖了很多章,其实那些都是后来的收藏者或鉴赏家盖的,其中以乾隆皇帝盖得最多。虽然这些章盖得很不恰当,但意外的却变成了学者研究古画非常重要的依据。(2013年1月1日8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