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潘玉良画展在首都
开幕。笔者不由得想起了潘玉良的第一次画展。
潘玉良是我国近代早期一位著名西画家,她一生刻苦勤奋,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她1921年留学法国专攻西画,1928年回国任教,后于1937年离开中国,这期间先后在上海、南京等地举办个展多次,其中1928年11月28日她在上海西藏路宁波同乡会馆举办的第一次个人画展最为重要。
画展由蔡元培、张继、易培基、柏文蔚等著名人士发起举办,展出画作80幅,除1幅绘于巴黎和回国后创作的6幅外,其余的73幅都绘于意大利。由于潘玉良曾经获得过意大利教育部奖金,是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奖项的女油画家。因此,在展览的五天时间里参观者络绎不绝,盛况空前,”旅沪各国侨民咸到会评览,叹为中华女子作家之冠”,个展成为当时轰动上海滩的艺术活动。通过这次展览,潘玉良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绘画成就,确立了在中国油画界的重要地位。
这次展览中作品内容多以人体、风景、静物为主,其中油画《老人》、《白菊》是人体画和静物画的代表作,尤其是《老人》甚至有观众愿出800元求购,但潘玉良以非卖品为由,拒绝出售,可见她对这幅作品的偏爱。
油画《老人》是潘玉良1927年在罗马所绘,是其最得意的大幅人物画作,曾参加意大利美术展览会,获得观众很高的赞誉。这幅画原名《酒仙》,画中人物取材于希腊神话,在准备个展时潘玉良怕中国观众对题目含义不了解,因此改名为《老人》。画面中一个老者头戴树叶编织的环,怀里抱着酒坛,头部略微低下,神情严肃的坐着,像是一位正在沉思的哲学家。整个人物浑身肌肉明显,线条准确有力,笔法老练,作者通过对人物细腻入微的刻画展现了一位酒仙生动的艺术形象。作品中充分展示了潘玉良当时的古典主义画风和坚实的学院派功力,这与她后期作品中色彩的大胆运用以及对中西绘画融合探索的画风差别较大。整幅作品风格典雅,构图庄重,技法娴熟,已经显露出潘玉良日后成为艺术大家的深厚素养,因此也成为个展中最受观众好评的作品之一。
潘玉良的静物画在色彩和构图中也很有特点,1925年在罗马创作的油画《白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本人也十分推崇这幅作品。画作中物品极为简单,一个插满白菊花的花瓶置于桌上,但潘玉良就是在这简单中表现出丰富的色彩和光影变化,可以看出印象派对她的影响。四朵白色的大菊花构成画面的主角,与绿色的花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同时花影投在墙上增加了构图的层次感。一般来说,白色在画面中很容易单调,但她在描绘时,在白花中掺杂黄蓝绿紫色于其中,极好的削减了单调感,使白花更加成为视觉的中心。和谐的色调,娴熟的技法,让这幅画成为潘玉良早期静物画中的代表作。
(摘自中国文物报 2007年8月29日7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