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钱币是我国古代货币中十分少见的品种,自汉以后的历代钱币都曾有过鎏金货币,是钱币收藏爱好者梦寐以求的宝物,要想觅得这样的品种十分不易。然而鎏金货币最早起源于何时,还没有人对此有过认真的研究。
笔者收藏有多种战国时期各种不问货币。数年前在某地古玩市场发现一枚空首币,局部有金黄色斑,莫非是鎏金布币?心中暗自窃喜,仅以数百元的价格成交。回来后经过一番清洗,金色愈加耀眼鲜明,熠熠发光,果然是一枚鎏过金的空首布。
这枚空首布通长10.2厘米,足宽5.1厘米,首高3.7厘米,重16克,币体轻薄,四周有廓,内有三条竖线,中线右侧有一“合”字,按规格属于大型布币之列,其外观形制与普通品种没有什么不同,虽然部分金层剥落,但残留部分依然金色纯正,色彩斑斓,古韵十足。
黄金是战国时期最早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贵金属,在商品交换中发挥作用,“金爰”就是战国时期流通使用的一种纯金金块,由手工打制而成,以重量作价。
从考古发现的历史实物资料推断,鎏金技术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这一技术发明后,很快就在流通货币中加以应用,从而实现了货币交换由实物金块,向货币表面鎏金二厂艺处理的历史性过渡。鎏过金的布币一方面能起到防腐蚀保护层作用,另一方面使货币更加美观大方,其价值含量肯定要远远大于一般空首布。
这枚鎏金空首布的发现,证实了鎏金技术确实起源于战国,而且是战国早期。可以肯定,这枚平肩弧足空首布,是我国鎏金货币的首创,因而具有重大的收藏价值和考古价值。
(2007年10月3日8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