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南宋《司马伋告身》《吕祖谦告身》现身北京匡时,吸引了不少国内著名的宋史研究学者、专家到场,围绕这两件告身展开了对宋代政治制度史、文化史、书法艺术等相关问题的研讨。
中国古代的告身是官人任官授职的公文凭证,唐宋时期最为流行,宋代之后逐渐销声匿迹。唐宋时期的告身书法,存世颇为稀少。到了元代,统治者“下令凡收藏宋告身者,悉投水火,有妄讦者,坐死”。所以这些前朝文物经此一劫,存世稀如星凤,更加上时间世事的消磨,能够流传至今的宋代告身就更为稀有。据浙江大学教授龚延明介绍,这两件告身也是目前所知国内唯一发现的两件私人收藏的宋代告身原件,其文物价值极高,对研究宋代朝廷任命官员的流程及政策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南宋乾道二年《司马伋告身》(图一)为绫本手卷,曾经林朗庵旧藏,黄葆钺题签。司马伋,又名司马九,字季思,夏县(今属山西)人。为司马光族曾孙。绍兴八年(1138年),受诏为右承务郎。绍兴十五年(1145年),为添差浙东安抚司干办公事。绍兴末年(1162年),通判处州。乾道二年(1166年),为建康总领。乾道六年(1170年),以试工部尚书使金。淳熙四年(1177年),为吏部侍郎。淳熙五年(1178年),以中奉大夫徽猷阁待制知镇江。淳熙六年(1179年),升宝文阁待制,改知平江,不久奉祠。淳熙九年(1182年),知泉州。淳熙十一年(1184年)十二月,司马伋任泉州知州时,曾请朱熹为司马光《资治通鉴举要历》作序。
告身释文:
勑右朝散郎尚书吏部员外郎赐绯鱼袋司马伋,中户三家之赋,仅活一兵步卒,五人之粮,可赡一骑。此前史养兵之论,亦后人计费之言。悉仰给于度支,宁不伤于国力?然则统之民部,临以王官,庶乎其宜也。以尔性有通方,才无滞用,以大贤之后,为当世之称前者占兰省之名郎,赞天官之武选。条理甚扸,奸欺不生,式畴尔能,可司军赋。爰以国计之重,遂正版曹之名。委属盖优,钦封毋怠。可特授依前右朝散郎尚书户部员外郎,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专一报兹,御前军司马文字兼提领措置屯田,赐数枚。奉勑如右,牒到奉行。乾道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侍中□。中书令□。参知政事杞。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芾。权给事中岩肖。中书舍人□。八月三十日午时都事时宗传受。左司员外郎史正志付吏部。
尚书人□。尚书左仆射□。参知政事杞。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芾。吏部尚书□。礼部侍郎兼权吏部尚书执□。吏部侍郎□。权工部侍郎兼权吏部侍郎元□。
告右朝散郎尚书户部员外郎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专一报发御前军马文字兼提领措置屯田赐绯鱼袋司马伋,奉勑如右,符到奉行。
权员外郎彦颖。主事杨安泽。令史田允升。书令史陈士美。主管院□□。
乾道二年八月三十日下。
钤印:尚书吏部告印。
鉴藏印:林朗庵鉴藏印、朗庵秘玩、宝宋室、磊斋所藏。
南宋淳熙五年《吕祖谦告身》(图二)亦为绫本手卷。吕祖谦(1137-1181年),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原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乾道六年(1170年),任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熙二年(1175年)与朱熹、陆九龄、陆九渊等会讲鹅湖寺,即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淳熙三年(1176年),因李焘推荐,升任秘书省秘书郎。吕祖谦与朱熹、张栻过从甚密,时称“东南三贤”。曾与朱熹一同讲学于浙江浦江月泉书院,论学主“明理居敬”,认为“居敬有力,则其所穷者益精;穷理浸明,则其所居者亦有地”。祖谦反对空谈阴阳性命之说,开创“婺学”,开“浙东学派”先河。吕祖谦极力主张抗金,恢复失土。撰有《东莱博议》《皇朝文鉴》《近思录》《左氏传续说》《东莱吕太史文集》等。
告身释文:
□□□佐郎兼□□□官兼权礼□□□秘书丞□□□官黄洽等到□□□史氏之官□□□之选储为异日之□□□皇帝之睿谟举行鉊□□□与甲子之辱,典载临秘馆□□□荣宠。居官其间,进秩一等,稽之□章,尤为异数。朕之所心,稽古右文,礼贤□□□于此见矣。尔其精白□□图厥报称,以永有辞□□□前件。奉勑如右,牒到奉行。淳熙五年九月二十七日。
少□丞相浩。参知政事雄。给事中希吕。权中书舍人丙。
九月二十八日午时都事马师古受。左司员外郎阎苍舒付吏部。左丞相□。少□丞相浩。参知政事雄。吏部尚书□。吏部侍郎兼权尚书大昌。权吏部侍郎辉。
告朝散郎行秘书省著作佐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兼权礼部郎官吕祖谦,奉勑如右,符到奉行。
主事延松年。郎中祚。令史陈敦礼。书令史吴尹。主管院暮。
淳熙五年九月二十八日下。
钤印:尚书吏部告印(31次)。
题签:濯沧浪馆主雅属。己未十二月二十四玉庵题。
题跋:庚申三月叶恭绰敬观,时客沈阳。钤印:遐盦。
《司马伋告身》《吕祖谦告身》被北京市文物局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据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介绍,国内仅发现上海
收藏有一件宋代乾道六年的《王佐告身》,与乾隆二年的《司马伋告身》签署方式是一样的。据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虞云国研究,《司马伋告身》《吕祖谦告身》对于研究整个宋代官场制度尤其是官场运作的程序来说,有了比较可靠的材料,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宋代告身原件寥寥可数,“据目前所知,唯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司马光拜相告身》、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藏《范纯仁告身》与日本熊本县立美术馆藏《司马光告身》等。2011年,在浙江武义一南宋墓葬中,发现了一个名叫徐谓礼的普通文官的随葬文书,经鉴定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龚延明认为,这两件告身文物原件,可以证明《徐谓礼文书》的价值,而反过来《徐谓礼文书》也证明了这两件告身的真实性,而且这两件告身是原件,研究价值更高,这三件文物可以相互印证。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