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家三代邮政职工热爱集邮,现介绍我家珍藏的红军军邮实寄封供大家探讨欣赏。竖式信封长15.9厘米、宽8.7厘米、重2.3克。手制经五折而成。【全纸长37厘米、宽23.7厘米(左边略有缺口一处)】这是清代一家谱。木刻分为六栏,第一栏木刻字为“应相公世系”五个字,第六栏木刻字为:“锡琴、锡颁、锡圩、女一、适大斜□,赖荣林、文周、运彩公次子。”

“清乾隆十三年戊辰八月廿日子时生。嘉庆十年乙丑十二月二十八日申时殁与兄合葬。”在第二栏中间发现用蓝色笔写的“23”大小的数字,令人遐想,迄今字迹仍然醒目。特别是在该封的左上角刻有长方形一个红木戳,长3.4厘米,宽1.7厘米,两行“红军家信,免帖邮花”八个字还盖有一个小小圆木戳,直径仅1.8厘米,图案为“中国红军”四个字,中间为五角星,中心为镰刀铁锤。此信封寄发地址: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师十二团。送交红军后方总兵站王文玉同志收。在该信封右下方盖有一较大圆木戳(直径2.9厘米)刻有“中国工农红军,总信柜”九个字,下边刻有“一九三二年月日”地球图案。 在该信封背面刻有两行标语“当红军是最光荣的”八个红字(长5.9厘米,宽2.7厘米),在中间盖一小圆戳(上面是“长胜”,中间是月、日,下面是“邮局”,小圆戳直径2.4厘米)。 我发现《集邮》1985年第10期刊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图谱(三)上刊有两枚“红军家信免贴邮花”“红军家信免贴邮花”邮戳以及闽西赤色交通总局刻制的报道。据《中国革命军事文物鉴赏》刊载最早发现的两枚木戳“红军家信,免贴邮花”、“红军家信,免贴邮花”,已为军事

收藏,为馆藏一级文物。 这虽是一枚极其普通的木戳,但在这方寸之间,却无声地记载着我军最早的邮政制度、建立的历史,这也是我军优抚制度的一部分。在红军和各革命根据地创建后制定了不同的优抚政策。1932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其中第十五条规定:“红军与家属通信由直属机关盖章不贴邮票寄到家中;红军家属寄信到红军中,则由当地政府盖章,也不贴邮票,可寄到红军机关转发,各级政府及红军机关应切实负责;同时邮政部门也开始分散地成立了各级邮局”…… 由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间较长,在战火纷飞残酷战争年代中能幸存下来的邮政文物更显得异常珍贵,这将对进一步研究我军历史文物有着十分重大意义,也可能还会对我国在世界邮坛的国际竞争中添砖加瓦,为此衷心希望热心朋友专家学者指正为感。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