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旧书店偶遇一册陈从周先生签名本,是他编撰的《徐志摩年谱》,1981年11月由上海书店出的影印本。据陈子善先生介绍,该书说是影印本,然则当时出影印本时,陈先生已对初版作了必要的修订,故呼为“修订版”更妥。翻开扉页,上有陈从周先生题签:“许春仁丈指正·末子陈从周呈”。

陈从周(1918-2000),著名古建筑、古园林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杭州人,早年学习文史,后专门从事古建筑、园林艺术的教学和研究,成绩卓著,尤其对造园具独到见解。主要著述有《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园林谈丛》《说园》《中国民居》《绍兴石桥》《春苔集》《书带集》《山湖处处》《岱庙建筑》《上海近代建筑史稿》等,当然还有这本《徐志摩年谱》。

初版于1949年九、十月间的《徐志摩年谱》,当时并非正式出版物,书中无版权页,系陈从周先生自印分赠亲朋好友和图书馆,据可查的资料显示,当时只印500册,存世量少。书的封面素净无华,仅张宗祥题写的书名,简洁至极。1981年11月,上海书店根据初版影印,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之一种印行。我收藏的这本签名本即为1981年初版初印。

诗人徐志摩正当年华正茂之时,因飞机失事,遇难而死,时值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去世时,陈从周不足十三岁,只从课本上读过《想飞》。徐志摩遇难后的十八年,一九四九年,他的表弟、正在沪西圣约翰大学的陈从周出版了他编订的《徐志摩年谱》。由于是亲戚的缘故,陈从周掌握了大量原始资料,并辑有《志摩日记》《志摩杂记》《志摩随笔》和《志摩家书》,而《徐志摩年谱》则是综合的集大成的资料汇辑。此书虽仅有百页,但内容丰厚,为人钟爱。因为当时是自费印刷,数量不多,十年浩劫后,几成海内“孤本”。许多现代文学研究者都为之奔波而不能得。陈子善先生甚幸,藏有一册《徐志摩年谱》初版本,系陈从周赠予黄苗子、郁风伉俪的,上有毛笔题签:“郁风苗子同志赐正·从周呈”。

《徐志摩年谱》冠以赵景深旧文《志摩师哀辞》作代序。赵景深本是徐志摩弟子,为恩师年谱作序本情理中事,何以“代序”?盖因1949年9、10月间,上海业已改朝换代,印行《徐志摩年谱》确乎不合时宜,故陈从周请赵景深先生作序,赵不肯,陈只好把赵的这篇旧文作为“代序”。赵序后有《编者自序》,后又附有照片、手迹等十四幅。编者态度严谨,行文省净,条条事实,有案可稽。不惟根据志摩遗著(包括日记、书信),亲友挽联、祭文和回忆文章,且以他人诗文来印证史实。

1949年8月,陈从周先生在《徐志摩年谱》的《编者自序》中说:“从前我爱读清初的纳兰容若(性德)和黄仲则(景仁)的作品,总觉得这两个天才作家死得太早,当时的人忽略了好好的记载他俩的事迹,以致后人了解不深,一想起就要不快。我编这本书的动机就是单凭这一点感情作用。”1981年,他又在《记徐志摩》一文中回忆:“不知什么力量,鞭策了我要想将来为他写一篇传记的心愿,开始时我在亲友中进行些了解”。这两处文字,前后印证,自陈初衷,表明他写徐志摩本是夙愿。但在他通过多种渠道,“集腋成裘,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后,却又感到写徐志摩传记难于下笔,故改换形式,断断续续历经十六载,才将手上资料编成年谱,但初衷始终未改。他很清楚自己做这项工作的意义:“我编这书只是提供研究现代中国文学史的一部分资料,所以内容力求有据,以存其真。过后有人研究五四运动后新文学作家的话,这书对志摩的一部分多少有一些小小的帮助。”陈子善先生对此也有高度评价:“陈从周编撰的《徐志摩年谱》是第一部以单行本形式面世的较为完整意义的中国新文学作家年谱,不仅对徐志摩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更在中国现代作家年谱编撰史上开了先河,功不可没。”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