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是人们交往过程中的一种情谊表达行为。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送礼风尚。收藏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礼品,形成系列,极具观赏与知史价值。笔者收藏几款的银盾(如图),即是民国时期中上层社会风行一时的礼品。

这种银盾似从西方贵族的族徽、军徽演化而来,含有庄严、郑重、宝贵的意味。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门户的开放,很多西方生活习俗传到了一些大城市。据说这种盾形礼品是从西方国家在中国的“租界”流传出来的。由于银质本来就为国人所看重,银元、银镯、银链、银盆等早就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典贵之物,做成盾形礼品更增添了几分洋气和新鲜感,自然为人们所追崇了。这种盾形礼品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即可以在盾面上铸上或刻上祝贺用语,并且同时署上送礼者和受礼者的姓名、头衔、相互之间的关系等,具有永久纪念意义。中间祝贺语为“百年好合”图案为花卉石榴。这种银盾,造型亦不单调,有各种各样的艺术变形,且后面一般都衬有红木或其他木质的垫板,可立、可挂,置于屋中,不失为一种精美的饰品。银盾上的祝贺词语和吉祥图案可谓异彩纷呈。图案有龙凤、牡丹、麒麟、瑞竹、松鹤、祥云等等,文字则多为中国民间最常用的四字吉语。祝贺婚礼的多为“百年好合”“天作佳偶”“花开并蒂”之类,祝贺寿诞的则为“寿山福海”“洪福齐天”等,祝贺前程的则多为:“宏图大展”“鹏程万里”“社会中坚”等,表达谢忱的一般为:“妙手回春”“再造之恩”之类。除了个人之间作为贺礼之外,诸如商店开业、工程开工、公司开张等喜庆盛事,银盾也乐为人们所选用。

这种银盾作为流行性的礼品,大概风行了二三十年,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现在,我们有时也可以在一些金银行或精品店里看到盾形礼品,但那只能视为是这种礼品的一种“翻版”,而不视为是这种当时风尚的延续。毕竟,整个意味已经变了。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