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所在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天心阁的文物档案中,收藏有一幅纵22厘米、横13.3厘米,左上角标有“长沙天心阁”字样的黑白丝织物。经湖南省文物鉴定中心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宋定国和邬建美仔细研究后,根据其质地、风格、特色断定为民国时期杭州出品的真丝织锦。
杭州织锦简称为“杭锦”,是浙江杭州生产的以真丝、人造丝为主要原料的重纬多彩织锦,为汉族传统工艺美术珍品。五代时为官营丝织手工业,明清两代则以工巧闻名全国。1922年实业家都锦生在杭州创办都锦生丝织厂,将“杭锦”分为织锦缎、古香缎、都锦生织锦三大类。其中都锦生织锦以“纹工”技术表现摄影、绘画艺术而独具特色,主要品种有风景、人像、台毯、床罩及提花窗帘、室内装饰面料等。
风景和人像类“杭锦”分为黑白、彩色两种。其中黑白织锦以白色真丝为经线,黑白两色丝作纬线,通过织机的纹样组织变化,表现水光山色、雾雨阴晴,达到中国水墨画的艺术效果。它多以中国古代绘画或摄影作品为粉本,尤以西湖风景为代表。真丝织锦不是湖南特产,应为湘绣(亦称长沙绣),而有着80余年历史的“长沙天心阁”杭州织锦,其以都锦生织锦的形式再现天心阁古貌,故此“杭锦”极有可能为当时有人以天心阁的面貌摄影或绘画,回杭州参照织好后再带到长沙的。这证明民国的天心阁在全国闻名遐迩,值得当人们用“杭锦”艺术进行记录。
笔者清晰地记得,此天心阁“杭锦”为长沙一老市民无偿捐赠。如果将它与1928年后拍摄的天心阁老照片对比,可明显地发现它表现的是1928年到1937年间天心阁西南侧面的全景。天心阁始建于明万历年前,坐落于湖南省会长沙地势最高处的城南古城墙垣之上,自古为长沙的名胜和地标。它经历了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战争、戊戌变法,以及辛亥革命、文夕大火和长沙会战;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均登临了天心阁。现天心阁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的文化符号,它见证了长沙历史的沧桑之变。
明万历年前天心阁原为一层,故称为“阁”。清乾隆年间为保长沙“文运昌盛”“振人文而答天心”,作为城南书院(今湖南第一师范)祭祀场所,天心阁修建为两层,嘉庆年间加建为三层。此幅天心阁“杭锦”有如一位历史老人,向我们娓娓道来了民国时期天心阁的变迁故事:民国十三年(1924)长沙古城墙拆除完毕,为保留天心阁及该段城墙,当局将它辟为湖南省的第一个公园“天心公园”。1926年前后,时任湖南省主席的唐生智决定将天心阁重建为主附三阁。刚建到阁墩,因省府连番改组,无暇顾及此事,加之资费不济,施工叫停。1928年,时任长沙市市政处长的鲁岱呈请省府拨款6000元,完成了此次重建。从老杭州织锦上,我们可见重建的天心阁三阁鼎峙,阁之南北两端以旧城垣为引道,中嵌石磴,左右护以白石栏杆。其矗立天空,画栋飞云,珠帘卷雨,别有一番气象。惜这座代表古长沙风貌的建筑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现在的天心阁为1983年重建,故此幅“长沙天心阁”杭州织锦亦成为了天心阁乃至古城长沙历的“影像”记载和历史见证。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