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鲁(1845—1912年),字肃堂,号且园,晚号老迟,又号白华庵主。福建泉州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登拔萃科,入国子监。光绪十二年(1886年)考军机章京。光绪十四(1888年)中举,光绪十六年(1890年)状元,授翰林编修,为福建科举时代最后一个状元。历任陕西典试(主考),安徽、云南督学,云南主考,吉林提学使、资政大夫等。一生勤奋治学,笔耕不辍,有《类稿》、《正气研斋遗诗》、《百哀诗》、《纸谈》等四部著作刊印行世。
吴鲁擅长书法,他的楷书端庄典雅,清丽脱俗,民间以得到他片纸只字为荣,视若拱壁。早在未中状元前,他的书法在人文荟萃的北京城就很闻名,江春霖称其“书法精绝,名噪都下”,谓之吴体。弘一法师跋其书曰:“严肃端庄,能副其名。”其书出欧入虞,直逼晋唐,气韵清新。大楷兼有麻姑仙坛风范。擘窠大字,笔力雄健,有颜鲁公遗风。其个人风格鲜明,自成一体。至今尚有“吴鲁好大字”之说。江苏省淮安市
收藏的《楷书八言联》就是其楷书大字作品,从中可看出他高超的书法艺术。
《楷书八言联》,每幅纵167厘米,横40厘米,大红团花笺本,上书颜真卿《多宝塔碑》中的语句,是《多宝塔碑》的集字联。其文曰:“经写黄庭超然笔墨,碑传碧落炳若烟云。”此联字径盈尺,气势磅礴。在运笔上,该联充分吸取唐人书法之精髓,结体端庄严整,横平竖直,丝毫不怠;又贵能端雅而不板滞,如流金出冶,随范铸形。其落笔稳健,似昆刀切玉;运笔出锋,似斩钉截铁。其线条质感老辣坚实,蕴藏丰富,一点一画都是情感的表现,都注入一定的力量。真是“点如坠石,划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在结体上,此联充分吸取唐人颜真卿《麻姑仙坛碑》之精髓,笔力雄健,法度严谨,给人以方折丰劲,秀润多姿之感。因此,此联既有颜书之气势,又有欧书之刚劲,充分反映了作者对古人书法的继承和钻研,是一幅不可多得的楷书作品。其上题款曰;‘蓉浦大兄大人雅正’,落款为“肃重吴鲁。”此“蓉浦”为武蓉浦,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人氏,清光绪年间任江都教谕,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故和兴学倡教的吴鲁相交和相识。下钤“臣吴鲁印”白文印、“肃堂”朱文印。
吴鲁书法远宗颜柳,近学宋四家之苏米,温文雅致,颇具功底。其书用笔合法,结构稳正,略现端严精整的馆阁体风格。馆阁体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规范字体,追求“乌、方、光、匀”的笔墨效果。因此这两代的官方书法大多严谨端正,不越雷池。吴鲁是光绪庚寅状元,自然也受到馆阁体的影响。如字正笔方,圆润饱满就是其特色之一。但吴鲁在此基础上力求创新,不满于端严,试图求变,形成了具有唐人风骨的楷书作品。此幅作品用笔硬直而不呆板,笔画上横细竖粗,结体方圆兼顾,刚劲遒媚。通篇章法错落参差,生机盎然,勃发毓秀之气贯注笔底,从中可看出他在书法创作方面所付出的探索和努力,脱离了馆阁体的圆熟和软弱,是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