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邃,字穆倩,一字朽民,号垢区,又号清经、垢道人、江东布衣、野舍道者,祖籍歙县(今属安徽省),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生于云间(今上海市松江县),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卒,为晚明诸生。他的一生正经历了明王朝的覆灭和清王朝的建立这个历史大变动的时期,目睹了明朝末年政治的腐败和黑暗以及清朝统治者对反清斗争的残酷镇压。明亡后他曾当过反清将领杨廷麟的幕友,参与“抗清复明”活动,以后一直以前朝遗民自居,康熙年间又力辞“博学鸿词”不就,保持了民族气节。他辗转南京、扬州数十年,晚年定居南京。程邃为人端悫,秉性耿直,好打抱不平。所作诗文信笔写就,不加修饰,似不经意,但那种幽涩奥折的词句,却能自成一体。著有诗稿《萧然吟》一卷,乾隆时曾遭禁毁(稿本现已发现)。他还精篆刻,为歙派篆刻的开创者,与胡长庚、巴慰祖、汪兆漋并称为“歙四子”;在印学上力求改变文彭、何震旧习,力追秦汉,以大篆入印,风格朴厚苍浑。此外他还擅长绘画、书法和金石鉴别,曾和郭础同辑《画纪》一卷(今已佚)。

程邃的绘画以山水为主,效法五代宋初巨然。不同的是诸家仿巨然多用湿笔,而唯独程邃用枯笔,画面上出现的笔墨情趣,与各家截然不同,这是他绘画上的特殊风格。枯笔有浓墨和淡墨之分,以含极少量水分的笔锋,触及纸面勾勒皴擦,形成毛茸茸的苍茫浑厚的效果,画面虽不多加渲染,但却给人有山川葱郁、树木苍翠的感觉。这是程邃吸取前人的经验,又经过自己长期而刻苦的艺术实践的结果。

清人王泽宏在他的文集《昊庐集》中有这样的记载:“唐张璪有生枯笔,润含春泽,干裂秋风,惟穆倩得之。”近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在论述中也多次提到程邃的画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内在美,赞誉他的作品“笔苍墨润,韵味盎然”。“画非渴笔不苍”,程邃是深谙其中道理的。唯有苍才能显示笔力。苍而润,才能使笔力墨彩恰到好处。程邃用笔凝重老练,寓刚于柔,藏润干枯,将宋、元人的渴笔画法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程邃山水册页》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画作。

《程邃山水册页》原件现藏安徽省歙县

,是程邃晚年的作品,共八开,创作时间约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后。每开纵35.7厘米、横57.7厘米,纸本,纯用水墨作画。每幅画都有题句和自镌的印章。

有“程邃”“穆倩”“万历遗民”“江东布衣”“抱悫轩”“安贫八十年自幸如一日”等。篆文古朴,刀法遒劲,可以看到程邃治印的风格。

画册第一开,山水小景。近处浅滩,岸上柳树枯笔皴擦,两树间为一凉亭;远处为高山的下半部分;中间为一条大河,水波不兴,风平浪静。河面有一叶扁舟,舟头一人盘膝而坐,独往河中。虽笔墨极简,却令人神往。右上方题识:“人间何处少风波,来去扁舟负短蓑,得鱼莫漫沽村酒,皆待诗狂带月过。”单名一“邃”字,钤白文方印:“程邃”。右下钤印二方,一方为朱文方印,“旷斋秘玩”;另一方为朱文长印“万历遗民”。

第二开,远山近树相呼应。枯树、山石、茅舍以枯笔勾出。近处树草浓墨皴擦,两棵树一高一低,一主一次,树叶疏密得宜;远处山峦稍染以淡墨略加点苔,以浓淡表示远近。画面渲染不多,但给人以山川葱郁,树木苍翠之感。左上方题识为“流水自无恙,疏林别有情,程邃”,下钤朱文椭圆形印:“长乐无忧”。右下押钤朱文方印:“闵在东氏”。

第三开,松石图。图中两棵主树,一高一低,一前一后。高者树干直挺,虬枝向上,左右伸展,有顶天立地之感。低者树杈弯曲呈蟹状形下垂,有饱经风霜之意。还有一树傍欹而出。树根左右侧分别画有大小不同的岩石,作云头皱状,枯笔水墨皴擦而成。河对岸画以浅山,以衬托松石的高大。水中有一小船,船头一人盘膝而坐,船尾一侍从双手持竹篙站立,这一坐一立,一动一静,把岸上、河中的景象活现在人们的面前。左上方款识:“独坐扁舟别有意,骨同秋色老烟波。”突出了画面的主题。落款“野舍道者”。钤朱文方印“穆倩”。右下钤朱文椭圆形印“留荫主人”。

第四开,画面为俯瞰的几堆丘陵。坡崖犬牙交错,不同形状的坡石分布整个画面,干皴擦出浑厚的感觉。远山近景,不着任何树杈衬托,与前面空旷、平静的港湾河汊形成虚实对照,深沉含蓄,境深意远,表现出作者不凡的心态。画面右上方款识“不是滟氵预滩,不是瞿瑭峡,人间崎岖处,利名何时歇”,落款“垢道人,程邃”。左边押钤朱文方印:“闵旷斋”。

第五开,树下谈人生。近树枝叶茂密,焦墨点染;另一树占据了画面的主要位置,主树干直挺向上,枝枢分杈;又一树弯曲向上,一直一斜形成对比。树间两人席地而坐,促膝长谈,远处隐约可见亭阁。左上方款识:“勘破尘寰缕缕情,都无人处话无生,天机漫漫谁能识?须向尘寰谢利名。”程邃诗画。下钤朱文长方印“穆倩”,右下押角白文方印:“长虹”。

第六开,写景图。近处滩石,小桥流水;远处寺庙、古塔、树林,枯笔勾勒。浓淡干湿之分,形成毛茸茸的苍茫浑厚效果。笔墨雾润,宁静意远,古趣盎然,诗画结合,把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右上款识:“塔影垂虚碧,钟声度远林。”垢道人写唐人句。下钤方印“江东布衣”,右下边钤白文长印“抱悫轩”。

第七开,画面分近景、中景、远景三部分。近景以浓焦枯笔勾开茅舍、杂树和一角岗峦;中景是江边的断岸荒矶 ,峭壁上设一亭阁;远景山峦淡墨渲染,简繁得体,层次分明。左边款识:“虚阁临流,空亭坐风,何必滕王,何必醉翁,以此情外,写我怀中。”程邃。下钤朱文方印:“垢道人程邃书画印”。右边押钤自文方印:“ 长虹私印”。

第八开,独往秋
山图。浓墨枯笔勾勒出树林、茅舍。树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河边停一小船,一行者回首远眺。在一片苍茫浑厚的气氛中,使“独往秋山深,回头人境远”这首诗的意境,跃然纸上。诗后单名“邃”字。下钤白文方印:“安贫八十年自幸如一日”。左边押白文方印:“闵仲子”。

程邃是我国绘画史上一位有创造性的画家和篆刻家,但数百年来,他的画名几被印名所掩。他为表现特定的内容,发展和创造的绘画技法,作为宝贵的民族艺术遗产,无疑有许多方面可以学习和借鉴。

(2008年2月27日5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