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瓷器分为釉上五彩瓷和青花五彩瓷两种。五彩瓷并不是一定要有五种彩,施彩多寡,要依据整体装饰效果确定。据目前所掌握的实物资料证明,金代磁州窑系烧造的釉上红、绿彩瓷器是最早的釉上五彩瓷器。釉上五彩是在已经烧成的白釉瓷器上施彩绘画,再入窑以700℃至800℃炉火烧制而成,工艺简单。青花五彩瓷烧造工艺相对较复杂,先用青花料在坯上描绘出一定的纹样,罩上透明釉入窑烧制,再以红、黄、绿、紫、赭等色彩在已烧成的瓷器上进行描绘,最后再入窑以700度低温烧成。目前所见最早的青花五彩瓷是明宣德时期烧制的,但数量极少。明嘉靖时期,青花五彩工艺开始流行,至万历朝发展到高峰,器形有盘、碗、罐、盖盒、尊等。
这件青花五彩瓷罐,无盖,口微敛,颈短,丰肩,肩部曲线修饰柔美,矮圈足,釉色白中微闪黄。通高9.9厘米、口径3.9厘米、底径4.8厘米。口、颈、肩、足部分别用笔涂抹一圈釉下青花,腹部绘树叶、红花和双狮。树叶为釉下青花,采用洗染技法,能分出浓淡。双狮相向而行,采用釉上红、绿、黄彩涂绘,活泼可爱,富有情趣。双狮之间饰两朵红花,每层花瓣皆用釉上红料一笔勾勒而出,局部用同种颜色涂抹,以显其层次感和厚重感。花枝与叶先用釉上黄彩勾出轮廓,然后用釉上绿彩涂抹。
此罐红、绿、黄等彩穿插映衬,色釉浓艳,效果华丽。所绘枝叶风格满密,求其形似,颇具意蕴。双狮在花丛枝叶间嬉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不失为万历时期民窑五彩瓷器的上乘之作。
万历时期的五彩瓷器色彩鲜艳,造型多变,颇受世人喜爱,欧洲人、日本人更是对其情有独钟。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万历五彩瓷器数量较多,但大多数是仿品。其中有一部分仿品具有相当迷惑力,很多行内的高手都难辨真伪,这既让许多收藏爱好者蒙受了不小的经济损失,收藏的信心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因此,收藏者除了多向行家请教以外,还应掌握以下几点辨别真伪的常识:
1. 万历五彩瓷器胎质一般较厚重,即使小件器也很少有薄胎的。由于胎土淘洗不很精细,凡底足露胎器,胎质均较粗松,杂质可见。大件器物多为砂底,底足处理不十分精细,修胎不规整,接痕明显。而伪品胎体一般较轻薄,胎土陶洗较干净,少杂志,气孔较少。由于多用煤气窑烧成,胎土油性略重。
2. 五彩瓷器釉质莹润,釉色多数白中泛青,光泽柔和,有自然的使用痕迹和氧化皮层。伪品的釉面多发白,釉面上常有不自然的小黑点,人工作旧痕迹明显。
3. 万历瓷器器形多样,有盘、碗、盒、尊、瓶、罐等。盖盒较多,造型多样,颇有特色。盖盒、盖罐之类器,其盖及器身往往描绘相同图案纹饰。由于烧造工艺不成熟,造型多数不太规整,有歪斜、塌底等现象。伪品器形多过于规整,造型呆板,无古拙之气,造型怪异。
4.万历前期,青花用天然进口回青料绘制,发色蓝中闪紫,浓艳。后期普遍使用浙江青料,发色明快淡雅。五彩使用天然矿物颜料,红、绿、赭、紫等,颜色沉着,无强亮光泽,红彩剥落现象较多。而伪品由于使用现代化学材料,青花色浮,有时太过浓艳。彩料颜色不纯净,无剥落现象。
5.万历瓷器纹饰绘画较多采用开光图案,绘画技法幼稚古朴,图案不规整,线条细而繁密。图案纹饰仍以龙凤花草为主,并有婴戏、八仙、百鹿等画面。所绘人物多数是大头短躯,与同时期版画风格一致。伪品纹饰绘画一般较呆板,人物造型刻画得不准确,没有古韵,败笔较多。
(2008年2月6日8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