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明先生以清代宫廷档案为依据,以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两岸三院原清宫遗存为物证,历时十载六易其稿,三十余遍增删修订而成的《清代官窑瓷器史》日前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全书四册,150余万字。此书的出版,是陶瓷界的一件大事,引起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

该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清代景德镇御窑厂的建制沿革:总结了从顺治到宣统清代官窑瓷器的生产脉络。御窑厂人员上自督陶官下到具体生产的工匠人夫。御窑厂瓷器烧造工艺涉及原料工艺、成型工艺、装饰工艺及装烧工艺,并论证了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瓷器烧造经费从来源、使用到奏销再到具体烧造的计价标准、次色瓷器变价处理、上色瓷器解京,还有历年烧造用银数目。瓷器烧造样式探讨了从器型、纹饰到款识的时代特征及规律。瓷器烧造性质涉及御窑厂年年烧造的大运瓷器、内务府随传随烧的传办瓷器及精美绝伦的督陶官进贡瓷器。瓷器烧造品种丰富,不但对其烧造工艺进行介绍,而且对其传承进行了论证。瓷器使用范围涉及祭祀、礼佛、文房、赏赐、餐饮、陈设、婚嫁、寿庆、丧葬、陵寝用瓷等项,不仅有具体的器物品种、件数,还有清宫礼仪的阐述。瓷器收贮,从大量收储御窑厂烧造的广储司,到内廷乾清宫、宁寿宫等收储精美的瓷器;围绕敬事房用于赏赐,到行宫如盛京、热河等库储瓷器,不仅有具体的品种件数,还有相应的出入库则例。瓷器损耗既有洋人抢劫,又有家贼偷盗,还有宫中日常损坏以及皇帝变卖瓷器等诸多方面。揭开了清代官窑瓷器史上一个又一个谜团。传世瓷器均与清宫文献相匹配,加之万余行的表格,使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清代官窑瓷器。书的内容无论是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具有新的开拓性,具有极强的科学性、文献性、真实性和可读性,填补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秋 水)

(2012年12月19日6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