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先生(1896一1994年)是享有盛誉的艺术教育家和绘画艺术大师。其艺术生涯长达80余年。早在1912年就与人共创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正式美术学校。他以非凡的胆略引进西方美术教育观念,倡导实行真人模特写生,其开创性贡献,受到人们公认和尊敬。同时在绘画艺术实践上毕生追求创新,中西绘画有机结合,油画凸显民族风格,中国画吸收西画元素。特别是晚年探索师法自然新路子,以奇幻善变的黄山为师为友,到1988年九十三岁时成为“十上黄山绝顶人”。广为世人瞩目,亦是现代美术史上的一项奇迹。
1980年,刘海粟先生已是八五高龄,却豪气犹存,艺术青春焕发。他已不满足困境期间的“梦游黄山”、“忆写黄山”了,决心要“与自己较量”,实现60年来的第七次上黄山,追寻那神往的云海和丹嶂奇景(红山头),探索艺术上的突破。安徽得知老人心愿,便以省书画院名义发出邀请。当时他还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7月17日由宁启程。消息传出,海内外关注。苏、皖两省极为重视老人的建康和安全,各派一名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全程陪同。安徽方面还特地安排两名省书画院青年画家随侍,兼作创作上的助手。
“七上”黄山为时三十多天,海老为黄山的奇幻和瑰丽多姿而倾倒,艺术思维无比活跃,始终处于创作激情中。他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以创新手法(泼墨泼彩),把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飞泉收入笔底。成功地创作了国画《百丈泉》《白龙潭》《蓬峰紫霞》《青鸾午雨》《始信峰松林》及油画《云谷晴翠》、《青龙腾波》等二三十幅纪游佳作。集中展现出他的豪放奇肆,气势磅礴,苍茫遒劲,醇厚朴茂,融诗画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七上”黄山期间,海栗先生于作画间隙,茶余饭后谈兴尤浓,谈锋很健。谈他漫长而丰富的人生和艺术阅历;谈他书法从学“康体”又跳出“康体”的追求:谈他师法自然从“昔日黄山是我师”到“今日我是黄山友”的艺术感悟的质的飞跃。两位青年画家边听边记,如实地记录下全部谈话内容。海老审过记录整理稿后,欣然提起毛笔,饱蘸浓墨,在宣纸上书下“黄山谈艺录”五个拳头大小的行书并署款加印。
1980年10月,刚创刊第二期的文艺理论刊物《艺谭》,在显要位置以海老手迹为题,刊登出他的长达六七千字的谈艺记录。一时读者反映强烈,深为海粟大师对生活、对艺术的炽热之情和永不停息的追求、创造精神所激励。
笔者有幸,后来藏得这幅题字墨迹并一直作为珍贵文献资料来保藏,同时也视为书法艺术佳作而经常展读欣赏。这件书作无疑是海粟先生晚年书法,是跳出“康体”形成自我面貌的典型之作。整体观来,结字端庄凝练,线条质感劲挺,笔墨厚重老辣,气势开张豁达,天真自然,实乃不可多得。
(2009年2月4日8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