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不少医术高超的名医,除了对杏坛有所贡献外,他们在书画艺术方面亦下了不少工夫,其成就堪与翰墨丹青名家比美。如元末明初的王安道(履),不仅是名医,还是著名的山水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上海
绘画馆里,长年展示的《华山图》册页就是他的杰作。四十余页可说是件件精品,散发出精彩的艺术光芒。而明末清初的傅青主、郑谷口、晚清青浦的何鸿舫等书法作品,亦是如此。
笔者在戊子仲春时节,到浙江杭州某收藏家中鉴赏书画,席间忽然发现有一轴签题为“蔡砚香先生画富贵白头图 光绪十四年戊子(画)民国廿五年重修”字样映入眼帘,急切打开全图,顿时使人感到眼前一亮,画面绘制精美异常,一派华丽富贵的气息迎面扑来。
蔡砚香乃上海宝山区江湾镇人氏,其曾祖杏农,祖父半耕,父枕泉皆是当时名医,主女科。蔡砚香生于道光六年,卒于光绪二十四年(1821-1898年),名兆芝。同治二年(1863年)贡生,祖传女科至砚香,其名益显,而治内科杂症亦应手现效,专而多能也。他曾治愈宝山县令之疾,有“功同良相”匾额之赠,蔡氏疗绩尤多,在此不再多述。旋迁上海北京路老闸桥堍,然而江湾蔡氏女科之名更盛。他平时精研绘事,以写莲而闻名,自号爱莲居士,当时有“蔡荷花”之称。笔者几十年来读画虽多,惜从未见过蔡老前辈书画一帧。蔡氏著有《种桔房医论》、《妇科述要》各若干卷,惜已佚。有子二,长绍凤,字仪笙能绍父业。次钟骏,字小香,秀才,医名尤显,与平湖李叔同(弘一),宝山袁希濂,江阴张小楼,华亭许幻园相交莫逆,有“天涯五友图”照片存世。孙香荪,亦以女科享誉于时,当今海上女科名医蔡小荪先生亦是其曾孙。
蔡砚香《富贵白头图》是纸本立轴,纵130厘米,横50厘米。
整幅画面由三个部分组成,画的右下侧是块透玲珑的太湖石,石之后有几株盛开着茁壮鲜艳的牡丹花,一只白头翁鸟站立在枝干上欢呼鸣叫。表现了自然界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并且寓意着一家富贵(牡丹)到白头(鸟)的美好愿望。
该画是用花鸟没骨技法来绘制。花鸟没骨法起源于五代北宋间,在五代有被称之为野逸派的徐熙,他画花鸟用粗笔浓墨而略施杂彩,笔迹不隐,素有“落墨为格”之称。其孙徐崇嗣将此法加以发展,易墨法为彩色,而这种不勾勒墨线的画法,世称之为“没骨法”,后广为流布承传。清初常州恽寿平作没骨花卉,颇得画中三昧。
《富贵白头图》的题跋是蔡砚香亲笔所书:“花中富贵色弥鲜,红艳丰姿韵独妍,最是骚人闲赏处,举杯吟咏乐年年。时在戊子(1888年)春日,仿瓯香馆笔意,写为成兰仁兄大人雅正,种桔山人戏笔。”全诗绘声绘色,表现了欢乐喜庆的场面,在跋语中言及“仿瓯香馆笔意”,瓯香馆乃恽寿平的书斋馆名,可见蔡老是模仿学习恽氏笔法画意。恽氏上承唐宋遗绪,下启近世画风,创导了清一代画坛没骨花卉,恽氏画法影响了整个清代,为当时后世学习的范本是理所当然的。
蔡砚香老前辈的墨迹、丹青世所罕见,笔者怀着对作品负责和慎重,曾将拍摄的彩照,请蔡老后裔蔡小荪先生审定,蔡先生审视后认定真迹,并写信表示感谢。这幅作品流传了120年,历经风风雨雨再重现人间,今日得见,实是缘分。
(2009年2月4日8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