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

》版刊发《河南许昌汉砖艺术》、《山东招远辛庄石墓画像》和《汉画像石上的建筑图》3篇文章(以下简称《河》《山》《汉》)。笔者读罢,以为《河》、《山》两文作者释图有误。

《河》文图二,作者定为宫门、阙,有误,实际上前面的建筑称为双观,用于登高观望,后面的建筑为仓,文字“上人马食大仓”意为阴司仓廪丰足。图三的车马“主人或许是去赴宴,或许是出行归来”,不确,应为车马载墓主进入阴司。《山》文介绍图二“门右边马的后臀清晰可见,似为前续人马,三辆轺车车篷各异,中间轺车饰有帷帐,只见一人驾车。”此话有误,马露臀部,是躬迎者所骑,中间的车应为骈车,四面屏蔽,妇人所乘,故不见主人。图四“下方一小人呈蹲状,手持火把,怀有一瓶”,此话失当,应为跽坐门吏,左手持戈,非火把,怀抱何物,图案模糊,不会是瓶。

《河》《山》《汉》文中的拓图都有主人,车上所坐即主人,厅堂最高层博弈者即主人,主人即墓主。车马驶向哪里,阙观旁边为何植柏树,墓门为何饰铺首、鱼,厅堂上边为何有众多的羽人、凤鸟、猴,堂下为何乐舞百戏?图案都反映着一个主题——阴司。汉画分画像石、画像砖、壁画、帛画四个大类,它们都是丧葬用品,是为丧葬服务的,所以汉画作品必须反映阴司,画工的思想意识上有阴司的想象、迷信甚至臆造,还把民间有关神灵传说都体现到作品里。画工的美术作品表现着墓主死后乘坐车辆并由众多的导骑、随车、伍伯、随吏陪伴着,浩浩荡荡、前呼后拥过了奈何桥或阴阳交界的阙观,阴司的先人躬身迎归(先祖的身材都高大),女先人们烧灶煮肉迎接新到的死者,死者到楼上饮酒博弈。阴司都有官做,新到的死者将有新官职,住上豪华的阴宅,丰衣足食,过上阳间没有的幸福生活……画像石与画像砖由于面积不同所以画像内容简繁不同,画像砖只能在有限的面积上表现概括性的简单内容,而画像石的面积很大,画工能将充足的想象、无边际的臆想在大面积的石面上发挥得淋漓尽致、随心所欲。画工的笔下都有较强的概括性,哪怕一个小景物都表现着阴司,如《河》、《山》文中的拓图,柏树即墓树,是辟邪之树,树上的三青鸟是专为西王母运送不死药的,水波纹、鱼代表黄泉。石刻作坊和专营墓砖的窑场制作的画面愈表现阴司富贵吉祥就愈能迎合丧家的喜好,对丧家是心理安慰,精神寄托,也是当时人们普遍的祝愿、祈祷,其石刻、墓砖产品也就畅销。

汉画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研究文章层出不穷,见解高深,每块画像石、画像砖都是汉代人们的阴司想象、丧葬意识、迷信思想通过画工的艺术加工而表现出来的丧葬艺术作品,画面的每个局部图案都是一种思想反映,都是研究专题,所以说汉画是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不论汉画的出土报道、图像介绍、研究

,一定要有明确的解释、准确的描述、精确的考证,才能给社会提供丰富新颖的研究资料。

(2008年11月26日5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