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灯原是封建时代宫廷御用照明工具,文献记载,在春秋时期公输班(鲁班)营造宫殿时,曾用木条做支架,四周围帛,燃灯其中,虽然构造极其简单,但可以说是原始宫灯的雏形。

宫灯本是宫廷皇家专利,只有宫廷里才能使用,后来由于皇上高兴,使赏赐王公大臣,始传出宫外,清末民间才有仿制品。在电灯尚未发明的年代里,既有照明实用价值,又有宫廷建筑装饰之功能,供帝、妃、大臣们赏玩。

宫灯起初由于只限于宫廷和少数王公大臣观赏,所以制作宫灯的原材料多用紫檀、红木、花梨、楠木或结合黄杨木镶嵌镂空花牙以求变化,用高档木料制成,用手工磨光,采用烫蜡涂饰宫灯表面,不但防潮湿而且有种柔和自然的光泽,木质不易变形,且经久耐看。

此款宫灯双层红木六方形,分上下两节,两节间以链相连。上节名灯帽(宫廷御用灯具都有灯帽,民间仿制品无),下节名灯身,分上下两层。上面叫上层围子,下面叫下层围子,再加上前后上下镂空木花牙图案,上面部分探出来,下面部分缩进去。很像古建中的垂花门。生动的整体造型,上扇顶花,下部花牙,六根灯柱上的花牙图案及上面龙头下的小柱上的花牙图案,玲珑剔透,独具匠心的镂空雕刻,有着比中国剪纸艺术、铁画艺术更加立体、厚重的感觉。每层各装有灯窗六扇,每扇糊绢画或镶嵌玻璃,以漆绘制图案,如五福捧寿吉祥内容,山水、走兽、花鸟、人物,都是颇受人们欢迎的。

传统六方宫灯骨架从力学角度观察与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四梁八柱何其相似。宫灯顶端最长的一根梁和其余几根短梁都是弯的,妙就妙在这“弯儿”上了,它弯出了动势也弯出了美感,增加了活力,从龙头到龙脚,从飞角到亮角(这里指宫灯花牙名词,飞角指小柱和大柱上面的镂空花牙),从上扇到下扇,从中间最上面的葫芦头到中间最下面的独穗,都是在对称中找平衡,一根纯丝的独穗装点着传统的六方宫灯,使人有美玉无瑕的感觉。

它的造型端庄,肃穆、稳重,与古建筑艺术相得益彰,十分协调,仿佛感到帝王的威严及宫殿的庄重。宫灯虽小,但其风格独特,通过它映出中国古代文化、文明及灯具造型和建筑艺术之美。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