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小时候呢,读了《红楼梦》,便嚷嚷着要学书里面海棠社、菊花社、桃花社的和姐姐们联句、作诗,结果当然是遭到姐姐们的蔑视,“瞧瞧,才读两天《红楼梦》就想学斯文,联句,作诗!那事情也是你背两天‘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的可以诌出来的吗?学学香菱去,你若及她半个,也不枉我们抢白了你,倘若真蟾宫折了桂,我们愿意点灯熬油陪着……”

及至后来长大,才渐渐知道作诗和诗人是两回事儿。前者只要合辙押韵,念着顺口儿,有点旧学底子,“数来宝”式的诗,作起来也不是很难,但要想成为诗人,天六人四,不可勉强。明珠家的容若一曲《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哪一个字我们不认识,哪一句我们不懂?其中浓浓的情、景,决非我们可以悟到。诗的关节在于意境,至于典故、用词遣句都在其次,如此我也知道了,诗不是轻易可以学到手的。

再后来,从先君那里得到一本荣宝斋1963年元月版的《袖珍诗韵》。

想想,至今已有半个世纪了。有时夜半梦回之际,起身灯下漫书,往往是古人现成的句子:“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说也奇怪,夜深人静的时候,竟能听见毛笔刷纸的声音,随之也就又想起作诗,想起《诗韵》。现如今,没人再教孩子背“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了……

《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有一段写林黛玉和史湘云联句的故事。书中写道:

“如今咱们就往凹晶馆去。说着,二人同下山坡,只一转弯就是。池沿上一带竹栏相接,直通着那边藕香榭的路径,只有两个婆子上夜。因知在凸碧山庄赏月,与他们无干,早已熄灯睡了。黛玉湘云见熄了灯,都笑道:‘倒是他们睡了好,咱们就在卷蓬底下赏这水月,何如?二人遂在两个竹墩上坐下。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个月影,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皴碧叠纹,真令人神清气爽。湘云笑道:‘怎么得这会子上船吃酒才好!要是在我家里,我就立刻坐船了。’黛玉道:‘正是古人常说的:事若求全何所乐?据我说,这也罢了,何必偏要坐船?’湘云笑道:‘得陇望蜀,人之常情。’”

曹雪芹写景不离情,入情不忘人,所谓“诗家清景”,止这两节,已经为林黛玉和史湘云铺陈好了。从书中看,林、史二人为什么放着藕香榭这个正经的赏月的地方不去,而非要到凹晶馆呢?明代造园大家计成在《园冶》中讲:“《释名》云:榭者,借也。借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榭,为临水建筑,台入水中,轩敞通透。林、史二人之所以不去,是嫌太过显眼,而躲在凹晶馆的卷蓬下,又清静又没人注意。

书中接着写道:

“正说间,只听得笛韵悠扬起来。黛玉笑道:‘今日老太太、太太高兴。这笛子吹得有趣,倒是助咱们的兴趣了。咱们两个都爱五言,就还是五言排律罢。’湘云笑道:‘什么韵?’黛玉笑道:‘咱们数这个栏杆上的直棍,这头到那头为止,他是第几根,就是第几韵。’湘云笑道:‘这倒别致!’”

唐人赵嘏有:“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宋人蔡确有“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等句,都因笛声而感慨,而对笛声理解得最深的,大概莫过于贾母“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音乐多了,反失雅致,只用吹笛的远远地吹起来就够了。”音乐与诗歌是难解难分的兄弟,诗的节奏、韵律莫不奉音乐为圭臬。作诗一定要有韵,先定韵作诗比不定韵作诗肯定要难,考较的是你对这一韵熟知的程度。林、史二人在卷蓬下坐定,并定下数池沿一带的竹栏,到几便是该选的韵,结果他们数的是十三。《诗韵》中的十三是“元”韵。

于是她俩依韵联句作了一首五言排律。其中“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已是《红楼梦》诗句中的绝唱,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们,大概都不会忘了这两句,而在林黛玉和史湘云的联句过程中,生发出来对诗的领会、理解,确实给爱诗的人们极大地启发和帮助。例如“阶露团朝菌,庭烟敛夕棔”句,书中写道:“黛玉听了,不禁也起身叫妙,说:这促狭鬼!果然留下好的。这会子方说‘棔’字,亏你想得出!湘云道:幸而昨日看《历朝文选》,见了这个字,我不知道这是何树,因要查一查,宝姐姐说:不用查,这就是如今俗叫做‘朝开夜合’的。”

就《诗韵》来说,这个“棔”字,的确冷僻,“棔”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合欢树。难怪黛玉说“这促狭鬼!果然留下好的。这会子方说‘棔’字”,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黛玉是知道这个字的,只是一直在等机会,不想却让湘云占了先,所以黛玉恨恨地说:“只这一句,别的都要抹倒,我少不得打起精神来对这一句”……

书中林黛玉和史湘云二人在凹晶馆联句,不算后来妙玉补上的十三韵,合二十二韵,若与妙玉续补的加起来,共三十五韵。因小说重在写人物,并非诗集,《诗韵》中的这“第十三根棍子”元韵,合共一百零二韵,若作全了,委实是难事。

一本《袖珍诗韵》,引发了这么多的联想,如果这小本本也算是收藏,那么这个收藏给予我的还有很多很多……

(2012年12月19日8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