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良1949年作的一幅油画(60×72.5cm)被称为女画家的露点自画像,2005年11月25日在香港佳士得拍卖,拍卖价在潘玉良自画像及所有画作中居价最高:人民币964万元。画面中女子正以手撑额,面前桌上摆放三个酒瓶,倾倒一瓶,烟灰缸中满是烟蒂,剩红酒半杯,女子青绿色对襟开衫已然散开,袒露出双乳,另一手抱持踏在座凳上的小腿,神情言笑灼灼,弯月眉,吊梢眼,眼波似转非转,熏熏然酒酣快意的状态淋漓尽致。从色调上看,背景的桔红色与青绿上装与蓝色裤子形成鲜明冷暖对比,这同样是后印象派的凡·高与塞尚惯常的表现手法(图一)。
潘玉良,在现当代画家中是有着显著影响的。不唯画作,社会似乎更多由此关注在她的生平八卦上面,电影、电视以她做题材的不胜枚举。
简单道来,潘玉良1895年出生,14岁被舅舅卖入芜湖一家妓院,三年后遇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被其赎出作为潘的小妾,逐渐开始学习文化与绘画的历程,1919年入上海美专学画。1921年考入中法大学,1923年考取巴黎国立艺术学院,1925年考取意大利罗马国立美术学院。1928年回国后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7年再次赴法国巴黎直至1977年病逝。
潘玉良十分勤奋,由于她早年声称不与画商合作,致使很多作品在巴黎流失。国人忌讳于她的雏妓和小妾的出身,这也是潘玉良旅居法国50年不愿也不能回国的原因,然而她的艺术天赋,容中西方艺术之长,极富个人魅力,确是可称为一代大师的。
笔者多次在安徽省
潘玉良展厅揣摩其画作,深有所感。潘玉良的这幅拍卖作品,作于1949年,是画家创作力鼎盛时期,游刃有余的线条、生动的情韵、富丽浓郁的色彩,当为绝佳作品无疑。然而,如称为潘玉良自画像,本人确是表示怀疑:首先,这幅形象与画家其他自画像迥异,潘玉良的齐眉刘海的发型可谓几十年不变,当然发型可以改变,这点可以不议。
其二,综观潘玉良的其他自画像,着装基本为旗袍或正装,或以花卉、折扇为道具,坐姿端正、神情庄重(图二);喜欢画自画像的画家,无论是德国16世纪艺术大师丢勒,还是画了65幅自画像的17世纪荷兰大师伦勃朗,抑或十九世纪的凡·高,画面中画家个人动作基本也保持差不多,这是人的思维和习惯使然。
其三,综观潘玉良的裸女(图三),线条流畅、神态怡然,眉眼间带着的灵动和生命气息从画里流溢出画外,画作因此不成为一个静品,它成为活生生的生命诉求,向观者传达出画家的心声;因此上,这些女子既是画家的模特,又是画家自己心性写照,正如石涛所语“我写此纸时,心若春江水。江花随我开,江水随我起”。从潘玉良笔下女性统一的弯月形的眉眼,可以看出:她们既是潘玉良的客观描述的对象,同时画家描述过程中加进了很多感性的审美情愫,这也是女艺术家与男艺术家的不同所在。
四十年代到六十甚至六十年代末,都是潘玉良创作的高峰,其女人体线条的刚柔相济,姿态的摇曳生姿,确乎风情万种,这是画家在端正坐姿、凝神面容、一丝不苟的高领旗袍里面活泼泼的心性流露。而此幅佳士得拍卖作品,或许更该称之为《醉酒》,因为从年岁上(1949年画家时年已54岁)以及画家对自我外在的定位(端庄雅致的旗袍自画像)等方面都表明这不是一幅完全摹真的自我写照,反倒与同期的几幅女人体表现出极肖的神韵与姿态,这点来说,这幅作品是为创作成分更为合宜。
(2012年1月16日8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