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人们早已耳熟能详。

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这篇短短的经文里有二十一个“无”字,我们尽可从中体会。

其中,“无苦集灭道”的“苦集灭道”是佛教的四圣谛,苦列第一位,次第下去,我们才能明白离苦得乐的道理。

快乐不能凭空产生,而苦却是随处可见。佛教中举有“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所求不得苦、五取蕴苦。这些苦集合起来,成为我们老大一份负担。如何才能乐呢?当然,这个乐不是享乐、取乐、刺激、疯狂所产生的,而是身心放松的快乐,是不为所缚的快乐。

我的快乐很简单,是陈大章先生给的。

那是四十年前的事儿了,当年大章先生应邀到故宫西华门武英殿为出国展览的敦煌壁画作复制工作。期间,应家母之邀,画了两张小画,一张金鱼,一张熊猫送给了家母。金鱼那张画了一上一下两只金鱼噏射浮萍,优哉游哉,画面简净,让人想到画外;熊猫那张画了三只熊猫,一大两小,都在撕食竹叶,远处一丛竹子作为补景,熊猫大的憨态可掬,小的两只顽皮可爱,让人一看而忍俊不禁。只可惜的是,金鱼的那张因为几次搬家,不知收藏到那个箱子里了,唯有这张熊猫图,一直装在镜框里,伴随了我们家四十年。

在现代画家中,83岁的陈大章先生是一位艺术修养相当全面的艺术家。他在人物、山水、花鸟等诸多领域中,均能自由驰骋,有着很高的成就。但是,陈大章先生并不是专职的画家,退休前他在中国国家

工作,从事古代绘画、古代壁画的复制、摹绘工作。他绘编过《望都汉墓壁画》《信阳楚墓图录》《邓县彩色画像砖》《中国历代服饰研究》等。

假令他是专门从事画画儿这个工作,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的成就还当更大。

相对于大章先生为众人所知的大画儿,那些进出拍卖场所的作品而言,我留在手里的这张“小画儿”显然不能和他的那些大作等量齐观。但是,我总以为,欣赏总将眼睛盯牢在画的表面,品论哪一笔是,指摘哪一笔不是,固然是一种欣赏,一种非常专业的欣赏。可是对于不懂绘画技法的一般读者来说,他在乎的是画面折射出来的内容,假定给了读者心灵的慰藉,假定给了读者思想上的某种启发,庶不负画家有意无意给予的精彩与平凡……

熊猫这家伙不是没有凶巴巴的样子,据报载,这个善于扮萌的家伙,就曾偷偷地潜入农家猎杀羊只,血了糊搽的满意而去……但那是自然界的真实,作为艺术品上熊猫,哪个不是憨态可掬?哪个不是让你一睹之后笑容洋溢?

所以说,大章先生的这张熊猫图,好让我开心了四十年!

如今,虽然四十年过去了,我的那份快乐一如往昔,而他给我们的那份情感,依然感同身受,并且还将延续下去。由大章先生的一张小画儿,引发了我自身的根本快乐,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张画儿是灭苦的道品,也就是方法,要知道真俗二谛并不是截然的,否则何谈“周遍法界”?岂不是有隔?所以这画儿是助缘,让我感受到了真快乐,实在是妙不可言啊!

(2013年11月6日8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