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于11月16日举行的上海自贸区第一场拍卖会,被延期至11月24日,拍品也将被大规模调整,具体拍卖内容以拍卖时的拍品为准。据悉,本场拍卖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由于和国内其他地区的拍卖活动相比,自贸区内所有拍卖都是保税拍卖,只要拍品不出自贸区就可免征6%的关税和17%的增值税。原定于11月16日举办的首拍上原本将有227件拍品亮相,分为绘画、钟表、珠宝、欧洲古典家具四大类,估价近2000万元。如果买家在自贸区内拍到了成交价1000万元的拍品,在自贸区中保存、转手或直接运送出境等,可免交230万元的税。业内人士坦言,首拍推迟或与拍卖筹备时间较短且拍卖行经验较少、对“首拍”定位把握不准等因素有关。
对于艺术品保税拍卖,目前行业内还存较大争议。有藏家抱怨称,艺术品拍卖买家遍布各地,如果自己不住在上海自贸区内,难道买家拍下艺术品后还要在自贸区内专门建立个仓库保管藏品?而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也表示,“保税”目前更适合工业产品,即原料从国外进口之后,直接在保税区内加工然后马上出口,藏家拍下艺术品后如果只能把艺术品放置在保税区内,并不利于拍品的转手、出售,而且上海自贸区内仓库的保管条件未必能达到保存艺术品的要求,但存储费估计并不便宜。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