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古城秀,琅琊圣贤多”,临沂位于山东省南部,在秦汉时期是琅琊国的地域,这里地灵人杰,临沂吴白庄汉墓就是其中的重要发现。
在临沂城南8公里,罗庄区盛庄街道办事处吴白庄村北有一处占地2.5公里的小山岭,便是吴白庄汉墓。1972年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专家通过残存的随葬品,参照其他同类墓室建筑结构,又结合临沂古城在东汉以及魏晋时期为琅琊国所在地的历史,推断该墓应为一座琅琊国国君夫妇的合葬墓。
一、墓葬概况
该墓为砖石混合墓,主体为半地下建筑,东西横宽15米、南北纵长9米、高约3.5米,由四墓门、前室、中室、双后室、三耳室、回廊等部分组成。整个墓室气势宏伟,规模庞大,结构复杂。
该墓共出土了画像石材49石,早年损坏4石,现存45石,画像65幅,收藏在临沂市

(图一)。


图一

吴白庄汉墓的画像石分布在墓室的门扉、门楣、横额、立柱、前室和中室等处。内容虽多,但总体布局繁而不乱,主题鲜明。门扉的画像均为青龙、白虎(图二、三);青龙造型庄严威武,且不失腾空灵动之美。门楣为祥禽瑞兽,给人以神秘威严的感觉。


图二
图三

前室和中室是画像石的主要分布区。横额计14石16幅画面,除西室一幅西王母、东王公的画像外,其余都是展示墓主人生平、身份地位以及奢华生活的社会生活的画面。如车马出行、乐舞百戏、迎宾、宴饮、庖厨、学经等等(图四、五)。立柱分计19石25幅画面,内容多为伏羲、女娲、神农、羽人及各类动物。这一类带有神话色彩的画面,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民神杂糅”的思想观念。


图四
图五

在东耳室的门楣及右侧的壁上,分别刻画了乐舞宴饮和庖厨的场面,这表明该耳室为厨房。在西边两个耳室的画像中,有怪兽、狩猎和战神蚩尤,这说明该室为武库或仓库,同样具有方位意义。
此外,前室北壁东墓室上横额、北壁西段横额、西耳室上横额等,均雕刻有生动形象的画面。前室与中室、横额、支柱、立柱、过梁画像石内容各异。
二、艺术成就
对画像石墓的断代研究,如果没有纪年和墓志,专家们往往依据画像的雕刻技法类比分析断代,专家认为:“东汉晚期出现高浮雕和透雕的刻法……如画像石墓,以铲地凸面线刻为主配合浅浮雕、高浮雕和阴线刻。” 吴白庄汉墓雕刻技法以铲地凸面线刻为主,配合浅浮雕、高浮雕和阴线刻。其门额上的双凤画像和北寨画像石墓斗拱上的双龙画像石透雕技法相同。透雕为东汉晚期才出现的一种雕刻技法。也就是说北寨汉墓和吴白庄汉墓皆为东汉晚期的墓葬。
从画像内容上看,两墓都有车马出行图、乐舞图、宴宾图、庖厨图等,画像中描述了墓主人生前的尊贵奢华生活,反映了山东南部地区人们生活的社会风貌。此外,两墓葬中均出现大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和奇禽异兽图案,神仙人物有伏羲、操蛇之神、女娲、蚩尤、西王母等。专家称,关于西王母的神话传说最早的记载见于殷墟卜辞,称之“西母”。东汉中期以后,几乎所有画像石墓中都可以看到西王母的画像,且位置显赫。从西王母图像的发展轨迹和组成看,西王母信仰在此时具有了比较完整的宗教形态。奇禽异兽有玉兔、九尾狐、神鸟、龙、凤等。鹿、羊、猴、马等,因为读音与瑞语相同或相近似,亦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寓意,目的是祈求太平盛世,子孙昌盛,福禄永享。至于虎、熊和门扉上的铺首衍环、蹶张等神怪,用意是驱避恶魔,保佑墓主。神仙异兽的出现反映了汉代人们对神话的肯定以及对长生不老的追求,是先人们内心世界和信仰追求的体现。
两座汉墓的画像精美绝伦,同时又各有千秋。吴白庄汉墓最具特色和神韵的当属十余件墓室立柱上栩栩如生的胡人、羽人、虎、猴、熊等高浮雕作品(图六、七)。艺术家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运用写意夸张的手法,准确地把握每一个对象,并艺术地再现,使其充满生机和具有强烈的立体感。


图六
图七

吴白庄汉壁画所代表的汉代美术,不仅是汉以前中国古典艺术发展的巅峰,也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吴白庄汉墓艺术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历史画卷。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