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老百姓的收藏来说,我们比不了那些个富豪、巨贾,一掷千金地豪取古代文物,姑不论他们豪取的“文物”意义、价值如何,老百姓和他们比较起来,简直就是“羞赧”得“无地自容”。所以,我以为老百姓的收藏,一言以蔽之,就是不乱扔东西!

收藏,这个词儿现在悬于每个人的嘴上,想不见、不听都不成,由于收藏的观念各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强求一致,那收藏就没有趣味了……我自己不收藏,却“收藏”了半辈子,这不是我注定要干什么,而是打小儿落下一毛病,经精神科医生鉴定,大抵属于“拾荒癖”一类的疾病,不过这个疾病一直以平稳的速度前进,换句话说,并没有病变,这却是我聊以自慰的!所幸家里并没有“堆积如山”的藏品,而是散于书箧、橱柜、衣柜、铺底下、床头、案上、大箱子二箱子乃至不知道什么边边角角,就是俗呼为犄角旮旯的地方,而我又并非特意时时检瞩它们,反倒是常常因杂乱无章的生活秩序,不知一物“藏”于何处,于是乎,翻箱子倒柜子,不亦乐乎地找!但通常没有福尔摩斯的神通,找了半天,“案”照旧是结不了,还是成为“悬案”。但是,往往却有两个意外的收获,一是归置了屋子,二是有了“意外”的发现,而这二一个发现,就好像男女青年在联谊会上的一见钟情——发现了不知何年何月“收藏”的藏品,此刻因此也就瞬时“断片儿”,正常该干的事情全都戛然而止,脑袋随着眼之所睹,立刻往事云烟了,用个电影的术语,那就是“闪回”……这件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纪念品——笔筒,就是这样被我又重新发现的,笔筒作圆形,座于矩形的基座上,开口于十二点位置,正面是雄伟的万里长城,背面是五星红旗和国旗下的五环标志,上半圈写着“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下半圈是英文的中国奥委会。人老了,直接的一个毛病就是健忘,而重睹旧物,便是拾回记忆。我想至此不禁哑然失笑,这不和电脑一样吗?打开电脑,看到文件夹,如果不做标记,自然不知其中是些什么内容,然而打开文件夹后,便一目了然了……北京奥运会一晃已经过去了六年了,看到这个笔筒,往事便也记忆犹新!北京奥运会从开始到结束我无缘到现场观看,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遗憾!但奥运会组委会的一个年轻朋友得知我的“无缘”之后,对我说:“您怎不早说呢!多难我也得帮您弄一张票啊。”我说:“完都完了,没关系,看电视也是一样的。”年轻人说:“那不一样!奥运会是结束了,但残奥会刚开始,我给您弄一张,您一定得到现场看看,感受感受,否则枉为老北京人了……”这个笔筒自然是那个年轻人送我的,您说这个收藏好不好呢?我记得我看的那场残奥会比赛是马拉松,残奥会运动员的马拉松比赛,都是划着轮椅的,先要在场外面比,最后一圈才进到场子,也就是说,我只能看到冲刺的一幕。当然了,场地里还进行着其他比赛,不过我这个外行却以为,大戏只有一个,就是运动员冲进场子里面的那一刻,我必须集中精力等那一刻的到来。此前,我得便仔细观赏了“鸟巢”的雄伟壮观,真的感到今生不虚此行! 正看着品着,喇叭里忽然传来播音员的声音“马拉松运动员就要进场了……” 不知怎的,我一霎时也像年轻的时候一样,热血沸腾了! 说时迟那是快,第一拨儿运动员已经像闪电似的冲了进来,山呼海啸般的声音,让人忘了所有的一切,什么拍照、留念啊,一概都是扯淡!他们是当然的主角,是今天的英雄!我尽可能地靠近了看他们,可不争气的我,偏偏在这一刻,老了老的却泪水奔涌而出,模糊了视线,什么也看不见,就是流泪、流泪…… 事情过去六年了,看了这件藏品,又想起了当时的情景。特别是那些残障运动员不畏艰难,奋勇向前,冲刺到底的劲头儿,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为他们感到骄傲,一点儿不是同情、心疼之类的感觉,而是感到他们和我们正常人一样,毫无区别,唯一的差别也是我们正常人要汲取学习的,却是他们身残志坚的大无畏精神!想到这儿,我又哭了,他们的身影历历在目,在我面前闪电似的划过……(2014年10月21日8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