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的出现和使用最早出现于商周,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期间涌现出许多制砚名家和雕琢精美的名砚吸引着众多爱好者关注,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本文介绍的是端溪对砚,其砚长21.5厘米、宽14.5厘米、厚2厘米,砚体因产于穷渊深谷,所以玉肌腻理,入手温润。隆冬季节,其他砚中的墨水常常会结冰,而端砚中的墨水则依然如故。两方端砚通体袒露天然石纹,两侧均有名人题跋。
一方端砚两侧刻有:“砚之绝佳着,以西洞老坑为最,而石之矜贵者,以鹆眼、鱼冻又为贵,奇异之挺生,英华之积累,不涸墨,不损毫,出其类拨其萃,钟所爱喜珍藏癖好斯能聚。”左下方落有:嘉庆己未清和月钦州鱼山冯敏昌识。砚盒面刻有:“神曜鹆睛,冻滋鱼脑,几席之珍,文房所宝”。上方落:“道光壬午冬日”;下方落:“阮伯元氏题”。
另一方端砚的右侧刻有:“鹆眼间或有逊,此真睛炯炯碧绿天成,鱼脑未尝无亚,此冻玉莹莹,朗润纯净,供人玩好,即凝连城之价,万户之封而莫之或胜。”下方落:“翰山铭。”左侧刻有“此砚为鱼山师所藏,尝把玩不置,今师已归道山,敬跋数语。”
下方落:“道光辛已定安张岳崧志。”砚盒面刻有:“以笔为耕,以墨为稼,欢乎人文,化成天下。”上方落:“道光壬午冬月”;下方落:“扬州阮元铭”。
此砚经名人的题跋及藏家对宝物的珍爱特为两方端砚配置了精美的子母口相接的长24厘米、宽17厘米、高4.5厘米紫檀木盒,以整挖造法制成,造工精湛,包浆沉稳,突出天然之美。盒盖上方中央各镶嵌雕工精美的明代白玉圆牌一块;下方有阮元的铭刻,通体嵌如意云纹银丝,保存完好,使之增色异常。
更难得的是两方端砚一起套装了制作工艺精细的大红木盒内。红木盒长40厘米、宽28厘米、高11厘米,通体镶嵌了21块明清两代雕琢精美玉圆牌,玉牌之间用镶嵌的玛瑙石和孔雀石制作的蝙蝠图案点缀,配以烧蓝工艺制作的盘肠饰嵌在盒盖四角,螺钿镶嵌的花鸟鱼虫树木奇石楼台殿阁穿插其中。雕琢精细,纹饰流畅,栩栩如生,空隙地方布满了如意云纹银丝,使砚盒显得雍容华贵,更增加了对砚的“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使这对端砚集佳砚、佳铭、佳盒于一身,是端砚典藏之选。
(2009年4月8日8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