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网 陈万贵:作为中华名族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被赋予着人们对团圆的期盼,“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玩花灯,舞火龙,赏月吟诗,祭拜明月这些都是自古以来中秋节的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过这些活动以月寄情,祈福求康。时至今日,这些年的中秋伴随着不断的发展,许多人都发现,月饼贵了,团圆少了,收入多了,文化少了。

中秋之疯狂的月饼

天价月饼(资料图)

不知从何时开始,“天价月饼”成为了每一年中秋的主题之一,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售价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的“天价月饼”都会是这一时段新闻报道的主题。超豪华的月饼包装礼盒以及月饼盒内搭售的高档人参、红酒、茶叶等使得一盒月饼往往能卖出“天价”。

记者近日走访北京方庄某大型超市时发现,今年“天价月饼”现象并不明显。超市内售价最高的是名为“香港品佳品至尊鲍鱼”的8块装月饼,价格为536元。记者发现在该超市出售的月饼,价格大部分位于100至300元这一区间,对于这个价格,前来购买月饼的张先生表示:“很靠谱。”记者询问该超市月饼销售人员是否还有更高价格的月饼出售时,该销售人员表示:“目前超市并没有更贵的月饼出售,其实普通月饼跟高价月饼并没有多大区别。”并向记者推荐一款198元买一赠一的某一品牌月饼。

同时记者在查看“好利来”、“稻香村”等几家月饼网店时发现,今年的天价月饼并没有往年夸张,稻香村售价较高的月饼价格都在400元左右,而在“好利来”北京网店上400、600、800元一盒的月饼都有出售,而售价千元以上的月饼有两款,分别为:售价1599元的16块装“九龙至尊”月饼和售价1299元的13块装“鸿运当头”月饼,平均一块月饼售价100元。

对于天价月饼的逐渐消失,北京某大型超市月饼销售人员表示:“现在不准在月饼包装里搭售别的东西,光是月饼的价格很少能定出高价。”据记者了解,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发布了“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在标准中明确了一条:在月饼包装中搭售物品的,如果市场价格明显超过月饼自身价格的,专用名称就不应该标示为月饼。这一条款规定使得在月饼盒中搭售高价商品逐渐成为历史,“天价月饼”也逐渐消失于市场之中。

中秋之“阅饼”不只是月饼

金“阅饼”(资料图)

天价月饼的风潮似乎已经过去,然而,月饼新闻仍旧占据着今年中秋新闻的头版头条,记者手机收到这样一条短信:“金银月饼出奇制胜有销量,47620元一套只看不吃。”只能看不能吃的金银月饼上演了月饼向“阅饼”的过渡,普通的月饼也走上了“逆袭”之路。

9月份,多家银行推出“金银月饼”系列,在中国农业银行的网站上有“我行精心设计了“银月饼”贵金属产品。该产品由韩美林大师亲笔题字,系出名门,质量上乘,极富文化底蕴,有30克、60克、100克三个品种,特别适合收藏和馈赠”的广告语;而招商银行在此期间也推在出了50克、100克等规格的“金月饼”系列。

除各大银行推出系列“金银月饼”之外,一些公司也在此时推出“金银月饼”套装,比如,最近关注度颇高的推出47620元一套“金月饼”系列的文化公司。而在媒体不断的关注之下,这些“金银月饼”销量喜报频传的消息也遭曝光。

然而,以农行为例,在农行“银月饼”宣传海报上显示“银月饼”的发行量并无限制,也有专家认为,“金银月饼”作为工艺品其收藏价值并不高,甚至有业内人士也指出,“金银月饼”作为贵金属其投资价值并不比金条大。而对于如此畅销的“金银月饼”,也有网友表示:“做为普通消费者,我不会去买这些‘金银月饼’,现在,我更关心的是这些‘金银月饼’究竟去向了那里。”而据媒体报道,这些“金银月饼”多为政府、机关送礼之用。

中秋之异乡

清晨5点的车站 图片来源 青年报

近些年,每到中秋等传统节日,总会有相当多在外工作、求学的游子不会、不能回家过节,期盼团员的中秋节,似乎也越来越难以实现团圆。

“我中秋不会回去。”占沛钊说道,占沛钊今年刚大学毕业,跟几个怀揣着梦想的同学一道来北京寻找机会,刚踏上社会的他向记者表示今年中秋不打算回家过节。

“我刚毕业,身上也没有什么钱,回去一趟还得花费几百元,况且国庆期间我可能还需要上班。”占沛钊说,“虽然自己也挺想回家的,但是这个时候自己觉得还是留在北京好一些。”

现在他跟2位一起来北京工作的同学租住在海淀区万泉庄的一间地下室,他笑着说:“过中秋就跟几个同学一起凑钱去吃顿好的,以后我们的目标是‘往上走’,搬到楼上去。”

同样,身在重庆的西安人杨海潮也向记者表示,“这个中秋不回家”。

杨海潮住在公司提供的宿舍中,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正在准备晚饭,麻利的将一大块火锅料放进正在煮的挂面里,作为西安人的杨海潮来重庆这座充满火锅气息的城市已经3年,26岁的他早已习惯了这里的人,习惯了这里的味道,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方式。

“我来重庆三年了,三年的中秋都没有回去过。”杨海潮说。

“自己出来这几年没赚到什么钱,回家遇到亲戚、朋友也挺尴尬,况且自己工作也挺忙,正好也有个借口不回家。”杨海潮带着些许的无奈说到,“而且自己到了该找对象的年纪,回家家里总会问东问西的,我也挺烦。”

“中秋可能也就是和朋友一起吃个饭庆祝一下吧。”杨海潮说。

记者在百度输入“中秋不回家”进行搜索有150多万条信息,无论在北京、重庆还是其他地方,都有许许多多的异乡客,他们当中很多人都会像占沛钊、杨海潮一样今年的中秋不会回家过节,但无论是因为工作忙、买不到车票还是其他原因,这些身在异乡的游子总是会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慨。中秋,总会有很多的异乡客、游子期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之追忆

老月饼(资料图)

如今,步入社会的80后开始了集体追忆,无论是小时候的课本还是各种令人怀念的小游戏,一股怀旧之风吹遍了这个季节。

而对于中秋,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忆起“那时候的中秋节”。

“我小时候在农村老家,一到中秋节那一天家里就会摆起大大小小的果盆,里面放满了月饼以及桂圆、红枣、花生等果品,家里人早上、中午一般都是随便吃点东西,大家全力为丰盛的晚餐做准备,洗菜的洗菜,切菜的切菜,到晚上吃饭的时候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之前大人去门口点鞭炮,差不多都在同一个时间全村都响起霹雳啪啦的鞭炮声。”陈铁飞绘声绘色的向记者描述着他记忆中小时候的中秋节。

他来自江西,现在家早已从农村搬到了城市,而他自己也离开了家乡在北京一家媒体上班,“如今已经找不到那种感觉了,不管吃着多么丰盛的酒菜,不管城市里点着多亮的灯笼,我总是很怀念那时候的中秋节,”陈铁飞感慨道。

而在北京一家信息技术公司工作的倪妮看来,现在的月饼馅料虽然更加的丰富多彩,月饼的卖相也是越来越好看,然后她怀念的仍然是小时候那种“不怎么好看”的月饼。“小时候那会,吃的月饼没有现在的好看,去买月饼的时候,一个一个月饼都用小油纸包着,要买多少,店家老板会用塑料袋称给你,每次我总是会还没等到家就迫不及待的去缠着家长要一个吃,那时候的月饼一口咬下去会掉一层屑,到现在我还是会常常想念小时候那会的月饼。”倪妮说道。

“现在我在北京,过节总想买两个小时候那种味道,那种感觉的月饼,但是我一直都没有找到。”倪妮不无惋惜的说。

在新浪微博上,记者输入“小时候的中秋”进行搜索200多万条搜索记录,网友“鱼悦渔乐GXG”写道:“月饼越来越甜了,月饼越来越腻了,月饼越来越贵了,月饼越来越离月亮远了,月饼从节日情意寄托变成一种形式、商业味特重的一盒负担,送的人因为大家都在送也非送不可,收的人明知不吃也只能应付收着耽着。人心团圆便是节,人在一起便可过节。怀念小时候的中秋:纯粹,简单,奢望!”

网友“X_潔純”说:“小时候拜月亮,同龄的小孩子非常多。每次拜完烧塔的时候我们总会争着去掰下貼在香边那个唱着清脆《十五的月亮》的电池。中秋之夜,我们走到哪,月亮之歌就在哪。现在我们都长大了,再也再也没有以前的热闹了。”

中秋之文化

中秋文化(资料图)

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对亲人、朋友的无比思念以及美好祝愿;“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是对团圆无比的渴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是对中秋的依依不舍。中秋文化,源于古而应承于今。

“中秋绝不只是大吃大喝、送送月饼,” 中国民族画院副院长杨彦向中国文物网记者表示,“中秋,八月十五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大团圆、和谐、吉祥,人们拜月、祭月祈求平安,这是一种植根在中华民族深处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家,一个民族,一个多民族国家凝聚力的表现,中秋文化在新时期应该被更好的传承,更好的挖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快到无暇顾及身边的人,快到几乎忘记我们传统的文化,而日益开放的中国市场更是代表着将会日益开放的人民思想,西方文化的冲击,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化,然而,淡化的何止是传统文化,更是曾经幸福、快乐的感觉。“现在我回到家,基本上就是打开电脑看看电影,然后困了就睡觉,现在手上的钱比原来多了,但是每一天过着都觉得很累,”在律师事务所上班的张律师说道,“现在很少看书,倒不是没有时间,就是没有那个心情,有时候用笔写字,明明很熟悉的一个字就是会想不起来,现在都习惯用电脑打字了,中秋节打算出去旅游一下,放松放松。”

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陈增胜看来,包括中秋节在内的很多传统文化正在慢慢被的淡化,传统文化正面临许许多多现实的挑战,正如电脑的发展与普及,使得提笔忘字这一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正也说明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陈增胜表示:“中秋节是中国传统佳节,是人类文化遗产,中国有许多有关中秋、赏月的古诗词,读这些诗词肯定会引起你很多的感想,你也许会快乐,会伤感,但这正是中秋文化,正是传统文化,中秋文化不只是放假,放假不如多学国学、多读诗词!”

民族文化重要的不仅是其存在性,更重要的在于文化的传承力度。“中秋这么多天的假期我想去图书馆看看书,看看关于中秋的古诗词,查查古时候是怎么过中秋的,有什么风俗之类的,我对这些还是比较感兴趣,” 在北京一家信息技术公司工作的倪妮说道,“现在中秋节的氛围没有以前那么浓,但是我还是想去更多了解中秋节,中秋文化在不断的发展中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更好的发扬。”

的确,中秋过的不只是假期,更是文化,他包括:团员、和谐、祝福、平安……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