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甪直第五高等小学的博览室
“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因而不能不注意教育与人生的关系”。
被遮蔽的教育家
叶圣陶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是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代宗师。文化史册上的叶圣陶,无疑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然而,作为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却同时也是一个被深度“遮蔽”了的符号!这种遮蔽,至少有三重:其一,是被叶圣陶自身多方面不凡成就的“遮蔽”;其二,源于叶圣陶教育著作风格和体式的“遮蔽”;其三,也是最为重要和根本的一点,是囿于历史条件的时代的“遮蔽”。
20世纪中国社会风云激荡,波澜壮阔。叶圣陶积极投身时代洪流,以深厚的国学根底、广阔的文化视野和现代的教育理念,躬身从事文化教育工作70余载。他深思慎取,博采中外众长,总结、提炼和积淀出丰厚珍贵的教育思想。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总纲,即“为人生”的教育本质观。中小学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是叶圣陶一以贯之的教育思想。一个世纪前,刚走上教坛不久的叶圣陶就多次著文,大声疾呼:“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因而不能不注意教育与人生的关系”。后来他又多次提到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要让学生成长为民主社会的自由人,“原来现代教育的最后目标在养成一个个的自由人,在建立一个民主的自由社会。”正是着眼于人和人生的发展理念,叶圣陶的教育思想从根本上区别于传统教育观念,从而获得了鲜明的现代意义和价值,跃上了20世纪那个时代的思想潮头。
教育思想的“七大观”
从这一总纲出发,叶圣陶在知识与生活、学科教学与教育目标、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教师师表风范、现代语文课程建设等一系列重要领域,提出了诸多颇有见地的思想观点,其要旨可概括为如下七点:一是“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的教育本质观,二是“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的素质教育观,三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哲学观,四是“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的学生主体观,五是“德育总跟智育、体育结合在一起”的全面发展观,六是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应付生活的工具”的语文教育观,七是“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的师表风范观。
叶圣陶无意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丰富、广阔和深刻的教育智慧,事实上支撑起一座素朴谨严而又不失恢宏气度的教育思想大厦;叶圣陶的名字,因此毫无愧色地跻身于中外著名教育家的行列。
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特色,在于它的实践性、民族性和创新性。
叶圣陶从不做“学究式”的概念推演和“书斋式”的坐而论道,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教育实践的土壤,始终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提出、探索和回答教育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从教学活动到编辑出版多种广受欢迎的教科书和中学生课外读物,从学校微观教改到关注全局教育,70年的教育生涯,使叶圣陶对教育教学获得了丰富的实践体验。问题就是课题,挑战就是机遇,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和不断回应,成就了叶圣陶教育思想可贵的实践性品格。
叶圣陶的教育教学思考,以代表中国传统教育根本的语文教育为丰厚基础,以自身深厚的国学素养为坚实依托,以丰富的汉语文学创作体验为经验源泉,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形成的教育思想包蕴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图景和现代文化底蕴,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幼时苦读经典的5年,为叶圣陶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几十年的语文教育经历再加上其他教育家极少拥有的成功的文学创作体验,使叶圣陶对汉语文的特点和规律有着极其深刻的把握和领悟。这种对某一具体学科的把握和领悟,和叶圣陶对整个教育的宏观思考,彼此交替,相互升华,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叶圣陶对语文乃至教育中许多关键问题的认识,对祖国教育传统和西方现代教育思潮,始终是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放胆“拿来”,植根本土,民族性因而成为叶圣陶教育思想的一种底色;而他的汉语创作体验和语文教育实践,无疑使这种底色更为鲜明。
从水乡甪直走向现代
叶圣陶的教育生涯发轫于民国肇造,其教育思想萌生于五四时期,形成于三四十年代,五六十年代发展深化,八十年代臻于完善。终其一生,他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顺应现实社会变革的要求,不懈地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教育文化和外国教育思潮、教育理论进行反思批判和继承革新,充分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改革创新的生命活力。
叶圣陶从登上教育舞台的第一天起,就致力于革除旧式教育弊端。在甪直,叶圣陶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意气风发地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运动,“做了中国教育史上从没有过的事”,上演了一出有声有色的“为人生而教育”的教育改革活剧。翻开叶圣陶的教育篇章,教育改革、教育改造、教育变革之类的字眼俯拾皆是,贯穿始终。变革与创新是叶圣陶教育思想一以贯之的主旋律。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是在20世纪我国社会改革和教育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现代教育思想,是一份十分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今天,中国社会仍处于从传统向现代的深刻转型之中。社会转型必然呼唤教育转型,教育转型必然面临种种挑战,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困惑和观念冲突必然逐渐浮上水面。教育应该如何搞?学校应该如何办?怎样看待国外教育经验以及我们自己的教育传统?教育现代化应该在怎样的历史方位上启航?这些都是十分敏感且不容回避、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在这艰难痛苦而又执着前行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叶圣陶的巨大价值和重大意义,已经并必将越来越清晰地为人们所认识和理解。
《如果我当老师》叶圣陶著 杨斌编选 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系苏州第一中学特级语文教师,苏州一中是叶圣陶先生的母校,叶圣陶曾于1907年——1912年在此就读)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