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有很多文物保护单位,但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只有5个,下一步应该认真考虑如何有效升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问题。”在7月5日召开的我市文物保护工作座谈会上,肇庆名城与旅游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玮首先“拍砖”。
目前,我市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共有2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7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11处。文物保护工作存在人才缺乏,资金投入不够、与经济发展相冲突等问题。针对文物保护不容乐观的现状,市人大、市政协、市直部门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下阶段保护文物工作的具体措施。
李玮直言,升级我市文物保护单位是提升我市文物大市地位、增强文物单位吸引力以及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投入、保护力度等方面的需要。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在保护措施方面更加严格,硬件配套设备更加完善,将我市文物单位“升级”,对于更好地保护我市文物单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怎样保护挖掘出来的文物,李玮认为,要在基层单位进行大力宣传,发动基层单位共同参与保护工作。肇庆本地文史学者黄振华也赞同,他说,文物法的宣传要加大力度,应该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增强群众保护文物的意识,让群众自己来保护,坚持走群众路线。
在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建设上,市委办原副主任李护暖强调一定要读地方志。李护暖说:“文物保护工作者要加强学习,读地方志是很必要的,不仅要看新编的,还要看明清时期的地方志,以便更好掌握专业知识,更多了解肇庆文物的情况。”对于解决人才缺乏问题,端州区原地方志
主任、副研究员黄小红建议,可以通过与大专院校合作,以实习、见习等形式吸收学生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
星湖文管所原所长、副研究员梁文廉则大胆提议,应该建立一个星湖博物馆。他说,有关星湖的出土文物比较多,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建立一个星湖
,加深人们对星湖的认识,从文化和历史上进行改造,给予星湖更丰富的文化色彩。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