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术学的角度来说,中国画的创新是指中国画外延的广度和内涵的深度的创新。外延的广度主要是指题材的广泛,内涵的深度则是指内蕴的丰富。那么,中国画的创新主要则是探索中国画在外延的广度和内涵的深度上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从存在形式上,传统的中国画包括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从创作主体上,主要分为画工画、院体画、文人画;从表现手法上,中国画的创作主要体现在笔墨技巧上。中国画的存在形式是由创作主体决定、史学家归纳整理的,其创作主体在中国画的创作和探索上也是有所侧重的。从题材上来说,院体画主要表现宫廷生活,属于人物画的范畴;文人画则主要表现山水、花鸟;而画工画主要表现民间世俗理想,侧重于花鸟、人物。中国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就像河水的波浪,有高峰,也有低谷。无论在那一个发展时期,其探索都是艰辛的,因而,中国画成为中国文化的符号、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然的。如今,我们在思考中国画的创新时就不能不探寻中国画发展的脉络,从历史中学习、借鉴。石涛曾说:“笔墨当随时代”。例如文人画就是在特定的时代条件下产生、发展的。文人画产生时,画工画和院体画的艺术水准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画工和宫廷画师们已经创作了足以代表时代和历史的光辉灿烂的艺术作品,然而,他们都有致命的弱点:画工一是文化修养普遍不高,二是他们的创作必须听命于雇主的需要,不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宫廷画师虽然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但他们必须听命于皇帝的意志,同样不能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因而,画工和宫廷画师他们的作品都有着无法避免的局限。而文人画家则不同,其创作主体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创作也没有太大的约束,因此,文人画一登上历史舞台便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同样,文人画的衰落也有历史的必然性,因为时代在前进,文化在发展。当今的中国,是物质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的多元化共存共荣,文化的全球化日益推进,中国画创新的外延广度必须紧随时代的发展,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下做深入的思考、艰辛的探索。要吸纳姊妹艺术的创新理念,丰富中国画的创作,比如艺术设计中的概念设计理念、动漫中的卡通画思路等等,都可以作为中国画创新广度的有益元素,当然,姊妹艺术中肯定有一些不利的因素,美术的创新中也有一些不雅的现象,应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中国画内涵的深度是表现手法的成熟和内在情感的饱满。中国画是和中国文化相伴而行的,书画同源。因而在表现形式上是平面的,它异同于西方的油画。西方油画从雕塑、建筑中发展而来,在视角层面有较强的立体塑造感,它的焦点透视是独特的,于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有本质上的不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画家在理性、科学的基础上,在绘画领域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努力使西方油画的二维平面具有三维空间感,发明了“渐隐法”,成功地表现作品中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使作品含蓄而充满哲理。中国画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过西方油画的影响,尤其在近代,一批留学西方的画家归国后对中国画的改造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甚至有人提出“笔墨等于零”的创作理念,极端地将中国画西方化,但是,中国画毕竟是姓“中”的。中国画的深度探索还是在人文精神上,注重的应该是作品的内涵。中国画的根和源是中国文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画的崇高境界,偏离了这一指归还能叫“中国画”吗?!因此,中国画在深度探索上要求画家必须一是专家化,二是学者化。一个中国画的画家首先要经过系统的专业技能的训练:“凡一景之画,不以大小多少,必须注精以一之。不精则神不专,必神与俱成之。”由此,在技能上达到“家”的基本要求:技进乎道;其次,要接受优良的文化理论培养,在学术修养上符合学者的基本素养,否则,中国画的“耳目所习,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无法很好地理解和表现。专家化、学者化的完美融合、融化,在如此基础之上的创新才是一个有高度的创新,这样的探索方是寄予希望的探索。
当然,中国画外延广度和内涵深度的创新必须有机结合,不可偏颇。有广度的深度内涵才能更为丰富,有深度的广度也就有了隽永的魔力。如此,中国画的创新便赋予了永远的生命力。不过,任何艺术的创新道路都是漫长的。首先,在舆论界要营造一种氛围,在指导思想上鼓励中国画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要包容创新的方式和创新的成果,让时间去检验真理,让历史去回答争论。因为“每一门艺术都有它在艺术上达到完满发展的繁荣期,前此有一个准备期,后此有一个衰落期。因为艺术作品全部都是精神产品,像自然界的产品那样,不可能一步就达到完美,而要经过开始、进展、完成和终结,要经过抽苗、开花和枯谢”——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如是说。
中国画的创新是个永恒的课题,但是,任何艺术的创新都是有规律的。中国画的创新同样必须遵循其基本规律,也就是美术界常说的“自律”和“他律”。“自律”是指昨天的中国画,今天的中国画和明天的中国画,三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就是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中国画的发展是个推陈出新的过程,因而,继承与创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继承是手段,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才是继承的目的。“他律”是指中国画以外的事物本质的必然联系。中国画的创新首先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本质的必然联系。同时,中国画的创新与社会的进步、道德的教化有着本质的联系。尤其,中国画的创新与哲学的本质联系尤为密切。哲学把一切社会现象上升到最高的精神状态,哲学也是社会现象发展的指导思想。因此,哲学的发展必然指导中国画的创新。其中,关于中国画的起源和创新,哲学家们提出了很多观点,这些哲学思想对中国画的创新提供了多个视角,开阔了中国画创新的空间。同时,“自律”和“他律”必须紧密的结合,始终贯穿于中国画的创新过程中,使中国画的创新沿着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在不久的将来结出丰硕的成果。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