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被誉为是21世纪的朝阳业,而且,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和享受文化产品已经成为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部分。文化管理也成为了一个新兴的课题研究并且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和新兴的专业学科。近年来,随着文化的发展,文化建设与其社会实践都对于文化管理提出新的要求。西方国家的学者,就如何管理文化产业进行了较为科学和细致的分析研究,从而发展成为了《文化管理学》-一个全新的学科。本文仅在学习和讨论西方的《文化管理学》的基础上,对于该学科的最新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而成为此文;旨在对于国内同行和有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文化,文化业,文化管理,艺术品市场,文化管理学,文化-政治经济学,文化口味
2010年6月3日,在北京保利的春拍夜场上,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的《砥柱铭》长卷,以4.368亿人民币的高价落槌拍出,创造了中国书法作品在拍卖中的最高纪录。
不久,在2010年10月4日,美国纽约嘉德公司的拍卖会上,中国著名书法大师王羲之的草书《平安帖》又一次以3.08 亿人民币落槌拍出。
中国文物艺术品在拍卖公司的热潮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文物工作者的关注,有的人认为是大好事,也有人提出异议。但事实是,从拍卖市场的行情来讲,中国文物艺术品的价格远远低于外国的艺术品,比如2002年,欧洲艺术大师毕加索的一幅题为《拿烟斗的男孩》被拍出了1.02亿美元的高价。2010年,就在黄庭坚的《砥柱铭》拍出惊人高价不久,毕加索的一幅题为《裸体,绿叶和自画像》的油画作品,竟然也拍出1.06亿美元的骇人高价。众所周知,毕加索不过是二十世纪的现代艺术家;他的画作也不过仅不到百年的历史,而黄庭坚的书法作品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这样,就有了我们提出了一些问题,即文化口味的市场价值。
文化艺术与金钱似乎依然是不合适的伴侣。我们也许是太保守了、落伍了,因为我们还是从“美”或“美学”的角度认识文化艺术。而时代变化了,当文物艺术品被拿到拍卖行进行公开拍卖时,您所看到的是一位位手执价格牌,举手喊价的买主;他们所关注的不再是文物艺术品的“美学”价值;而更多注意的是它市场价格。可以说当前国际文物和艺术品拍卖市场,无疑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社会经济或政治经济学模式的。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文化口味的政治经济学,由于我们把目光集中在文物-艺术品市场上,我们希望从文物市场管理的角度来进行讨论。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际文化-艺术品市场开始了热潮,而且一浪高于一浪;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开门”政策,为国际拍卖公司开辟了新市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文化产品市场。经济决定一切,是这个热潮的出现和发展的基本保证。而政治力量和文化力量的决定也不容忽视。目前,这些势力已经成为了社会需求。而文化-艺术,按照道理,应该是脱离这些势力的干预的;但目前不然,这些势力目前已经以冲锋之势不断冲击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市场,长期以来是国家或私人美术馆,博物馆和画廊等,选择和收购自己的馆藏的交易场所‘但是,目前已经成为了大公司,有权和有钱人的投资之处。’这样。公共的,私人的,以及大规模的金钱进入,就会对于文化市场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我们会说,“全球化”和“国际化”也为文化市场增添了虎翼,同其他商业-企业或工业一样,比如汽车业、高新科技、电子业等一样,文化市场或整个文化,也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了。文化-艺术品的大规模或商业化的粗制滥造已经是“毒癌”了。为此,一些国家开始制定法律来规范文化市场的运营。
1999年,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对于文化市场的运营进行监管。目前,国际文化市场具有几个特点:
1.目前,金融市场中,每天都有高额的同质的股票或股份进行交易;而目前,文化艺术产品也进入了金融市场,他们同股票或股份一样,每天都在上市、挂牌和涨价;虽然,文化艺术品是独特的,但它们目前的涨价幅度要高于任何股票或股份。
2.同股票持有者不同的是,一件艺术品的拥有者,不是分享,而是独自拥有,因此从性质来说,艺术品的拥有者是垄断性的。
3.股票持有者的股票价值,是持续性的,因此在交换之中股票的价值会有所变化的;而艺术品的拥有者的艺术品价值,是非持续性的,有的时候,一件艺术品的价值会保持十几年到几十年,而在交换之中,艺术品的价值的升值是难以预计的。
4.金融的基本价值是相对可以了解得到的,股票的价值可以增加到个人的进款收入上;而艺术品的价值是难以预计的,所以,一件艺术品从来不会有长期的相对稳定的价值。
5.目前,要想拥有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所需要的或所花费的钱额度要远远超过购买股票的花费。当然。艺术品所缴纳的保险费也是相对较高的。
6.艺术品,不象股票或股份,由于它(艺术品)是个人垄断的,或说白一些是独吞的,因此,它不能给与持有者某种获利或股票涨价时所带来的短期快感;它给拥有者或持有者的,是某种
心理上的快感。
目前在中国,由于文物-艺术品的拍卖兴隆,而有些人又鼓吹,构置文物-艺术品是绝好的投资,例如和田玉,前几年,一件清朝的和田玉瓶,在北京的拍卖会上只卖到五万元;而现在同样这个玉瓶的市场价格是一百万。而更不可忍的是,很多地方或地区省市的拍卖行或拍卖公司的老板或所谓的鉴赏专家缺乏最基本的市场管理知识和技能,于是就出现了河南郑州的令人发指的文物案件。
从九十年代开始,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的商学院,就有几个教授,提出了建设《文化艺术市场的管理学》;此后,又由此衍生出《文化艺术市场的政治经济学》等新学科。
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几位著名的经济学教授,早在2004年就曾经提出了一个“理想的”文化市场管理的政治经济学模式,具体如下。
管理学理论被认为是对于已经存在的“组织”(产业和企业组织)的存在和功能的基本认识与研究。最早的管理学理论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西方-特别是西欧-出现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位名叫亨利
法约尔(Henry Fayol)的法国工业家,他从自己的管理工作实践经验中,认识到了企业-产业运行中,计划,组织,领导和监控过程进行时,需要一个统一的思想,原则或概念来指导这些的运行得以顺利进行。此后,对于管理学理论作出重大贡献的就是一个名叫佛莱德里克 W. 泰勒(Frederick W. Taylor)在法约尔的探索的基础上,对于新工厂中的雇员和工人如何正常和成功进行工作的情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研究。泰勒的探索的目的,就是要研究企业-工业如何在最大的程度上能够进行最为有效的工作(或者获得最大的工作效率)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因为,泰勒的研究,旨在以科学化,规范化的模式,来进行工作改革,从而使得每一个雇员,工人都能够尽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而提高生产效率。由于,泰勒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较为科学规范的理论模式,所以,这个管理学理论或观念,被公认为是一个科学的管理学。泰勒也被公认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二十世纪中,管理学逐渐成为了一个专业的,科学的理论和学科。美国一些专家特别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专家们,都认为,这个科学的管理学理论要包括基本三个领域或范围。
第一,是管理策略或管理战略(Strategy).
第二,是管理结构或管理组织(Structure);
第三,是管理领导(Leasdership)。
也正是这三个主要的领域或部分构成了整个的管理学理论系统。管理策略或管理战略,是要解释一个组织(一个企业或工业组织)的确实的,明确地目的和目标的重要性。这同军事策略和军事战略一样,“政策和策略是中心,是生命。”就是这个道理。管理策略或战略研究,就是要帮助组织如何建立一个积极的明确的目标方向等。管理组织,一个企业或工业就是一个大的组织(Organization)。管理组织研究,旨在显示,如何建设或组织一个具有效力功能的,富有责任感的大型组织,并且使之最为有效地运行。管理组织研究,则集中在对于工作劳动(labor)和整个组织更为有效和和谐地工作。因此,组织结构就是这样运行的基础。
管理领导,则是更为强调个体和个性。讨论,个人的职责的重要性。管理人员的责任重大,其包括,领导和属下如何建立一个和谐的合作伙伴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科学化的综合性管理(包括资金管理,产品管理,发行管理,地区管理等等),一个负责的,具有个性的领导是组织成功的关键。
我们根据以上三个管理学研究领域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绘图如下: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跨学科和多学科研究的兴旺,英美一些新型学者,在原管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新学的管理学理论即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管理学理论。按照美国经济学专家帕特里莎 C. 皮彻尔博士(Dr.Patricia C Pitcher)的解释,未来的管理学理论的框架基本如下:
这样一来,就使得管理学理论更具有实践性,任何人都可以选择和应用这个理论(全部和部分)来解决自己的组织的管理上出现的问题。
第一个把它发展成为一个普遍的管理框架模式的,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著名经济学专家迈克尔 珀特(Michaek Poretr)为竞争者们所设计的模式。西方学者将之称为演绎理论(Method deductive)这个理论模式,显示出如何帮助管理家在众多的竞争势力中,寻找到自己的独特位置的方法或途径。
第二个有效的管理框架模式,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亨利 明特茨伯格博士(Dr.Henry Mintzberg)所提出的模式。明特茨伯格所关注的是管理中的具体的和确凿的事实,对于它们进行详细而具体的分析研究,从而建立起一个具体可行的结构配置规律。西方学者们把明特茨伯格的理论模式,成为结构配置理论(The Configuration Theory)。有趣的是亨利 明特茨伯格具体地列出了近千个可以是别的(identification)组织元素(orgizational elements).根据这个列表,任何人-管理人员都可以找到组织结构和配置上出现的问题和错误,从而及时地进行处理解决。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上面这两种管理学理论框架模式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这是两种不同角度的思维,因此具体执行也是有区别的。当然,最为理想的就是找到一个折中的方式,把这两种理论观念加以融合而成为一个全新的,全面而科学的管理学理论。
进入新世纪之后,特别是开放型的中国进入了WTO之后,西方学者,特别美国学者,以哈佛大学商学院和耶鲁大学经济学院的实用经济学学者们,对于整个全球市场进行了分析研究,在2002年提出了全球市场经济的三个模式,具体如下:
第一,西欧市场模式(Western Model of Market);
第二,美国模式(American Modle);
第三,中国模式(Chinese Modle)。
此后,在2008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几位国际经济学家,进一步分析研究了全球化语境中国际市场的发展,在以上当前全球市场的三种模式上,增加了两个新模式:一个就是俄罗斯市场模式;另外一个就是以日本,巴西,印度等新兴国家的模式。
下面,我们就根据上述市场模式,以及西方学者们的分析研究来看一看西方人眼目中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是如何的。
毫无疑问的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卓越成就,中国整体的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文化产业或简言之文化业的打发展。
中国的文化市场以及其未来发展的潜力,吸引了西方人,特别是和文化产业相关的人士们的急切关注;加强在中国文化市场的投资,以获得更大的赢利,是国际文化投资者或文化资本家的共同目标。从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和文物市场的现状来看,最近几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高速度和飞跃式的发展,已经被世人所关注。中国艺术品市场如同一大块肥肉,吸引“洋人们”垂烻欲滴,都想来分享;根据一份国际文化艺术品市场的调研报告,“从2002开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交易总额,每年都以5-8%的速度发展;到了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交易总额,已经占到了当年全球文化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度的18%。而美国的几家大的艺术品交易公司,已经逐渐地把他们的市场从香港转到中国内地的大都市,而北京,上海等市已经成为了亚洲最大的艺术品交易市场的所在地。
目前,在西方媒体中,赞扬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的文章屡出不穷,大家公认,比较前几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日趋成熟,其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1,作为商品的艺术品和文物在供求流转方面已经不再受行政计划的左右,而转为主要受市场需求的影响。作为文物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的“统一收购“的规定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失去了作用。如今,文物市场的经销的文物和艺术品,以及拍卖行所征集-拍卖的文物-艺术品,都主要是来自民间。从此,可以说,中国的文物-艺术品市场是首先进入”市场经济“制度的。
2,作为商品的文物-和艺术品,在价格定位或确定方面也已经市场化了,原来的,文物行政管理的”统一定价“规定,已经完全让位于“市场调节”,不仅拍卖公司,有形市场中的文物和艺术品的价格也完全按照市场供求规律而自由浮动‘目前,连国营的
,和文物-艺术品商店的收购行为也不得不遵循市场定位的逻辑规律等。
3,文物-艺术品作为商品,在其经营主体的设置与撤销方面目前已经完全受到了市场需求的左右。其中有形市场中民营文物经销商的开业于关张歇业,以及文物拍卖公司的增加与减少等,已经突破了原来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经营”的律条。
但是,在指出上述的进步同时,国外文物-艺术品商家,专家,学者等也严厉批评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混乱、不足和风险危机等。其中,最严厉的就是文物-艺术品市场的伪货,赝品的充斥和泛滥。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现在中国的文化市场,打着所谓文物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品-络绎不绝地前仆而后继无穷。直到伪货横行、赝品乱飞、假物成灾而以假乱真、狼羊乱伦等等……;我们才终于明白,原来大众不需要真正的文化,大众需要的是会刺激神经,而产生的“虚假赢利”的快慰,当我们从电视台的淘宝节目中,看到那些宝物的拥有者,在专家给出高价后的得意洋洋的模样。而几乎所有的人,不仅宝物拥有者,就是鉴赏家,专家,和节目主持人,乃至观众,大家所关心的不是文物的文化,艺术和历史的价值,而是它的市场估价,正是这种“献宝而赢利”的奇特心理,使得大家疯狂地寻找,和收藏文物-艺术品。如此,芸芸众生,你方唱罢我登场,使得社会对于文物-艺术品的收藏产生了错误的影响;也为那些作假的人,或者文物赝品的制作者,开放了大门。笔者在河南省,郑州附近的一个小村镇,看到了一家
作坊-完全是家庭作坊,也看到了一件件”商周青铜器”其做工之精妙,实在达到了乱真的程度;据该老艺匠说,上心-精心制作一件“好货”,就可以赚一大把,足可过上一年半载的。笔者问,有人要么?老人说:多着呐。他拿出一件青铜鐃-青铜乐器,您看,这是人家订的,不好作,但价高,定金就是3000元,听说,这东西作的好,到香港可以卖到五万元。
其次,就是走私盗墓的猖獗,近年来,文物-艺术品走私的案件逐年增加;而盗墓事件也时有发生。而目前,从严格说来,文物-艺术品行政管理部门在治理文物-艺术品走私与盗墓等违法行为上,成效甚微。
第三,文物-艺术品市场系统内部参与经营的违法行为管理不力。以最近出现的河南郑州文物-拍卖公司,私下出售国宝的事件;以及安徽的懋德公司非法经营拍卖,哄骗货价的事件,都说明了业内违法,犯罪的可恶行径。
还有,就是严重的违约和欺骗的行为,以前几年,轰动一时的圆明园的兽首拍卖事件,既然,客户以高价拍到了该兽首,按道理,就该付款而取货;但该人拒绝付款。这个事件,不但使得中国保利公司的声誉受到影响;而且使得外国人错误地认为“中国客户不讲信誉,欺诈和不老实”等。
一些外国专家指出,中国的文物-艺术品市场要走入正轨,首先,就要调整立法,要制定更为明确的,详细的《文物-艺术品经营保护法》等。第二,要进一步调节文物艺术品市场。真正地做到和国际接轨。第三,要加强文物艺术品市场人员的专业和素质教育。第四,要严格打击文物-艺术品交易中的违法者。
最近发生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展品被盗的事件,就是的全球文化节,特别是文博界,哗然,而不解;甚至于有些西方的博物馆,美术馆和大画廊的负责人担心和中方合作的安全性。这件事件也暴露了我国在文物管理上的不足和欠缺。试问,一个小小的毛贼,何能如此猖獗地,以最为原始的,盗窃守法而成功地盗窃九件珍贵文物,而故宫博物院的负责人竟然如此草率地,解释和处理此案;特别是赠送锦旗还出现错别字的大笑话!连起码的文化修养都没有,更何谈文化素质了。让这样的人来管理世界顶级的博物馆,能管理好吗?笔者认为他们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文物市场管理学》。
美国苏富比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他根据自己近年来同中国人打交道的经验说:中国在不断进步,中国的文物艺术品市场是宏大的,是不断发展的,中国的文化市场的前途是无限伟大和光明的。
参考文献
Patrucia C. Pitcher, Art Management:Theory, and Practice and its Futu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New York, USA.
作者简介:
龚珍旭,博士,艺术教育家,文化研究工作者,川音绵阳艺术学院董事长,校长,收藏家,
鲍玉珩,博士美籍华人学者,美国北卡洛莱纳A&T 洲立大学教授,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