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墩石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特有的建筑石构件,启着承托门并使之转动的重要作用,是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门墩是放置在大门门框侧下,如枕,所以又叫门枕石,或称门槛石。“门墩石的外形是一块长方形石料,一头放在大门门坎的里面”,凿有凹槽,是用来放置门轴的;“一头露在门坎两头的外面,承受门板的重量,所以露在门外的那一部分多大于门里的部分以便保持门板在转动时的稳定,这样露在门外的门墩石位置很显要,自然成了工匠们雕刻的最好位置”。[1]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门墩石的装饰有着不同的艺术特征。建造于明清时期的山西常家庄园,其门墩石数量之多,雕刻之精美,造型之别致,手法之多样,不仅体现了明清建筑石雕的精工细刻和繁华富丽,而且蕴涵着山西晋商民居装饰特有的气派。
山西榆次常家庄园,建筑规模之宏大,居祁县、太谷、平遥晋商各院之首,整个庄园的建筑装饰精美绝伦,仅看那一道道门前造型各异的门墩石,就感受到了常家庄园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些仅存数量不多的门墩石在中国石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常家庄园门墩石的概况
常家庄园“占地60万平米、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13处”[2],规模宏大、装饰精细,如此庄重典雅的庄园建筑中,作为门前重要装饰部位的门墩石不但数量多,而且造型丰富,工艺精巧。在实地考查中发现,门墩石的石料主要是来自距当地不远的青石和沙石。两种石料的质地差异较大,青石质地光润,沙石粗糙,但在常家庄园内,能够发现经过工匠们灵巧的双手打造出的门墩石,纤细隽逸,无论用青石还是沙石,都是那么的富有灵气。
二、常家庄园门墩石雕刻分类与特点
“门墩是门楼中比较有特色的建筑构件,往往也是中国传统建筑(四合院、大屋顶)的精华所在。它在建筑学范畴里被习惯地称为‘抱鼓石’。我们平时所能看到的,只是抱鼓的外部构成,是门墩石门外侧部石头。这一部分,一般呈石台,石座造型,石台、石座上放置狮子、石鼓、旭日、书箱、柱子等石刻造型,并镂刻吉祥纹图,衬托主题主体”[3]。因此,常家庄园门墩石可以被分成:石狮形、圆鼓形、书箱形和自由形。常家富甲一方,花费巨资来建设家园,常家在建筑装饰上更显有富贵气,这也是晋商民居的一个特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晋中这方水土的人民自然带有北方民族的豪放与直爽,所以在常家庄园的门墩石雕上,也能看到那种雕刻的奔放、豪迈。
1.石狮形特点:
常家庄园的石狮,无论青石,还是砂石雕刻,皆头大脸阔,额隆颊平,箕口肉鼻,前额突出,从秃顶式的头部到项背披有旋式鬣毛,胸饰璎珞华饰,脖上有铃铛,形态俯首缩足。雌狮多掌柱幼狮,有的还背负其子;雄狮则脚踩绣球,或嘴衔彩蒂,背负绣球,较多地汲取民间传统舞狮艺术的成分,富有很强的乡土气息和喜庆风格。石狮底座都雕刻吉祥纹饰,或是刻寓言典故图案作装饰。如常氏宗祠前的一对门墩石狮,石狮形象具有典型的清代北方石雕特色。其雕刻运用夸张的手法,石狮造型头大尾短、低首咧口,身浑圆、腿短,鼠毛蓬卷,卷毛、铃挡等装饰细腻丰富,眼、口、鼻、尾的细部刻画简略。在艺术风格上更为丰富多彩,造型乖巧活泼,更富有人情味。石狮底座采用浅浮雕线刻手法,三面都刻有“孔子讲学”的场景,反映了庄园主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注重子孙的教育,也是对家训“学而优则贾”的巧妙体现(图一)。
2.圆鼓形特点:
圆鼓形门墩在常家庄园门墩石中也为数不少,大部分造型较为简洁,以青石为主,雕刻上以圆雕、浅浮雕、线刻为主;题材上大多都是吉祥纹样或瑞兽纹样。也有部分造型复杂的抱鼓石。如贵和堂夹楼牌雕花抱鼓石,造型巧夺天工。整个门墩高142厘米,宽22厘米,长56厘米,抱鼓的底座为须弥座,上面雕刻窗格子的卷草纹样作为装饰,抱鼓和雕花巧妙结合,图案变化丰富又和谐统一。上面两只小狮子动态处理巧妙,两首相望,狮子已没有了兽类的野性,完全成了家养的宠物,为整个院内增添了喜庆与祥和(图二)。
3.箱子形:
箱子形门墩石在整个庄园中数量较少,现存只有三对,一对是人和堂的门墩石,另一对是养和堂偏院过道门门墩石。第三对是石芸书院前的门墩石,造型都简洁大方,没有做作的雕刻,以浅浮雕和细刻为主。人和堂门前的书箱形门墩石,宽21.5厘米,长25厘米,高55厘米,整个门墩石以浅浮雕线刻而成,上面雕刻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狮子,整个造型有简有繁,错落有致(图三)。深色的石面,浅色的刻线,犹如一幅黑白装饰画,不但简洁大方,而且具有装饰现代感。题材上以吉祥文字和暗八仙为主,体现了主人公受一定的道家文化影响。石芸轩书院的门枕石立面刻着一“寿”字,简洁大方。
4.自由形特点:
常家庄园石芸书院门前须弥座花瓶镇石,为青石雕刻,高138厘米、长61.5厘米、宽31厘米,主要由基座、石瓶、石狮三部分组成,造型打破了传统题材,别出心裁,将花瓶、童子、莲花、狮子作巧妙的分布和构图,两个瓶身分别用菊、莲、梅、兰卷草纹装饰,整个门墩石图案的安排合理有序,虽有如此多的内容,但毫不繁乱,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完整的装饰画。石瓶正面中间位置雕一神童,一手扶瓶,一手放于腿上,神态悠闲,为整个书院增添了几分超凡脱俗之气(图四)。
三、常家庄园门墩石
纹样的文化内涵与象征含意
1.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很难说尽说清楚。因为,它丰富的形态和神态牵涉到了诸多的学科和学识,它整合了哲学的、艺术的、宗教和世俗社会的其他学科。同时,它还显然受到了宗教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门墩石也不例外,它所包含和包容的几乎是整个的大干世界和天地之间的人类精华。”[3]常家是晋商成功的典范,也是儒商文化的代表,常家庄园整个建筑装饰的设计无疑受到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民俗文化的影响,所以门墩石的装饰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2.象征含意
常家庄园门墩石纹样丰富多彩,本文从纹样的象征含意归类,可分为五大类:
(1)象征:福、禄、寿、喜的“福文化”。自古以来,人们对福孜孜以求,祈福迎祥,带福回家,于是为了表达“福”的寓意,除了直接用“福”字外,因为蝙蝠的“蝠”和佛手的“佛”音与“福”谐音,所以也常用蝙蝠和佛手来表示“福”。禄是五福之一,“鹿”与“禄”谐音,以鹿代禄。用桐树、鹤、鹿组成的图称为“鹤鹿同春”,如在常家杏园的后门处有一门墩石上刻“桐树、鹿”。寿,意为健康长寿,以寿为主题的吉祥图案有:延年益寿、松鹤延年、福禄寿三星、五福捧寿。如杏园后门处的一座门墩石上就刻着鹤与松树。古人以鹤为仙禽,寿长。松树,长年生植物,长绿。鹤与松组合到一起则意为“松鹤延年”。喜:除了用文字表达外,还借用瑞兽(龙、凤、狮子、麒麟)来表达喜庆,吉祥。
(2)象征多子多寿、子嗣兴旺的“生殖文化”。常借用葡萄、石榴和葫芦象征多子。如:常家庄园石芸书院门前须弥座花瓶镇石基座正面刻葡萄。
(3)象征智慧与安宁的“神仙文化”。常常雕刻“八宝”和“暗八仙”以示吉祥。在常家庄园门墩石的纹样中出现的也较多。
(4)象征修身养性的“儒家文化”。常氏家族重视教育,以“学而优则贾”为家训。所以有“中华儒商第一家”称号常家庄园在门墩石上也留有痕迹。如图一门墩底座刻有“孔子讲学”的内容。
(5)象征生意兴隆的“昌盛文化”。雕两个柿子,一支如意。象征事事如意。
纵观常家庄园的门墩石,让我感受到了石头的魅力,经过工匠鬼斧神工的双手,展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静静地守护着这个庄园。让我们一次次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楼庆西《乡土建筑装饰艺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9页。
[2]耿彦波《常家庄园》,山西人民出版社,5页。
[3]鹤坪《中华门墩石艺术》,百苑文艺出版社,46页。
(作者系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转载自《文物世界》杂志第2010.6期,特此声明,请勿转载!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