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和拉丁美洲古代文明比较研究所主办的“古代中国与美洲:文明的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文物报社、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及首都师范大学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们,围绕古代中国与美洲文明相关领域,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袁广阔的主旨报告——《秘鲁、厄瓜多尔考古遗址考察报告》中拉开帷幕。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王涛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做了细致的梳理与检视。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拉美研究所研究员徐世澄回顾了自古及今中国与墨西哥文明之间的交往状况;北京大学教授王幼平立足古环境背景和石器进行分析;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亚莎指出,就环太平洋地区人面岩画这一独特文化现象来看,可能存在一个从中国到美洲、文明逐步推进的传播过程;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荆志淳则从玉器用料、造型、功能、风格等方面对我国商文明和中美洲文明用玉进行比较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李新伟介绍了即将起航的洪都拉斯科潘遗址的考古工作规划;随后,来自考古研究所的赵志军、袁靖、王明辉相继从农业考古、动物考古、体质人类学的角度观察古代中国与美洲文明的异同;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杨楠从年代、类型、埋葬方式及源流等方面对北美东南和我国江南土墩遗存做了系统的比较分析;阿拉斯加大学曲枫认为两地的文明比较研究应该在考古学基础上加强民族学和文献的研究,关注萨满教和商文化的关系。
中国文物报社总编辑曹兵武以文明比较的视角审视古代文明的研究。他认为中国文明的深入研究不能固步自封,必须建立在与世界其他文明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实现;要搞清中国文明在世界文化传播中扮演的角色,对于文明相似性的解释,还需要更多的考古学证据及多学科的理论来诠释。
研讨会召开正值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与拉丁美洲文明比较研究所成立一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即将奔赴洪都拉斯科潘遗址开展考古工作之际,对响应国家走出去的文化战略、推动古代中国与美洲文明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讨会跳出了以往单纯文献推断的窠臼,以实际的考古学和其他科学证据为基础,从石器、
、植物、动物、人骨、岩画等多个角度进行对比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范潇漫)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