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工作者在对文物进行修复和保护处理的过程中,往往会面对这样的问题:文物的劣变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为什么还要投入大量的经费与时间去保护呢?即使对文物进行了保护,又能让它保存多久呢?能永远保存下去么?这样的问题一旦提出来,我们就必须对其进行认真地思考和解释,为文物保护找到其哲学基础,否则整个文物保护学科的合理性就要受到怀疑,而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也难以被众人理解了。
自然界中物质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许多看似偶然的现象实际上却受着内部规律的支配。比如在宏观、低速的条件下,牛顿运动定律能够解释绝大部分物体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现象,如自由落体、惯性等等;能量守恒定律告诉人们能量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被消灭,而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熵增原理却同时说明能量转化是具有方向性的,等等。
规律是客观的,任何规律都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存在与作用及其作用的范围、程度都是规律自身所决定的,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不可能抗拒自然规律而行事。试图抗拒自然规律而行动的行为,最终都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人与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类不仅能够认识到自然界中的自然规律,还能利用自然规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行为来利用自然,甚至改造自然。
人工自然就是通过人的实践再生产的自然,是天然自然的改造物。它一方面是天然自然的派生物,依赖于天然自然提供的物质条件,因而它服从自然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人工自然表现了人的智力活动的创造性,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果,因而它具有和天然自然不完全相同的规律。
人工自然的面貌特别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对自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为改造自然提供了正确的理论依据,并在战略上指引了正确方向;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为创造物质产品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人类的实践对自然的干预和影响大大加强了。可见,人工自然的形成与发展是人们生产劳动的结果,它受到人类认知水平的制约,是历史的产物。
毋庸置疑,文物是在人类的产生、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可以反映其生活面貌及生产水平的物质遗存,因此文物至少具备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中的一种。
不难理解,文物就是人工自然的典型代表。前人在生活和生产中不自觉地将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成果记录在文物上,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环境的变迁,人工自然在每一个具体的历史年代面貌究竟如何,已经难以被认识,而通过文物,我们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不同历史阶段的人工自然的面貌,这也正是文物的价值所在。
同时我们已经认识到,对人类来说,保护物质财富与创造物质财富是同等重要的,而文物作为物质财富的一部分,是理应得到保护的。
可见,由于文物对于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当这些饱含先人智慧的文物传到我们手中时,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改善它们的状况,延长它们的寿命。这是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使命。
然而,文物从被创造的那一天起,就进入了自己的生命周期,而劣变甚至消解将是其最终归宿,这是受到自然规律支配的必然事件。
在文物的劣变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规律在起作用。以金属文物的腐蚀为例,根据能量最低原理(熵增原理),人们可以很好地解释腐蚀现象。自然界中,只有个别金属如金能够以单质形式存在,其他金属如铁、铜等都比较活泼,通常以化合形式才能稳定存在。人们冶炼金属的过程,相当于把金属从稳定状态提升到了不稳定状态,因此在自然条件下,金属总会回到稳定的化合态,对于金属文物来说,这个回归的过程就是腐蚀。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劣变及破坏现象都可以用熵增原理来进行解释。
既然文物的劣变是在自然规律的作用下发生的,而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那么,保护文物的可能性如何?
如果说文物劣变是自然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那么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工作就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正确认识文物劣变机理的基础上探究延缓其劣变的各种方法,从而对文物进行保护处理的过程。
面对一件饱经沧桑的文物,我们首先会通过各种观察手段对其形貌进行详细地观察,并通过现代科学的一系列检测手段分析其成分、组成、工艺及现状等,从而确定出可行的保护方案,并加以实施,最终达到尽量延缓文物劣变的目的。
文物保护学科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系统,对每一类不同文物的保护,都有不同的程序和方法。
由此可见,文物保护科学的基础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由于人们能够认识自然规律并对自然规律有能动作用,因此文物保护工作者就能够认识文物劣变的机理,并通过利用各种自然规律,对文物进行修复和保护,延缓其劣变进程,并通过控制环境为文物长久保存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让人类物质文明的载体得以长久地保存,满足后人研究、瞻仰的目的。
通过对自然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等的讨论,我们为文物保护科学找到了哲学依据。人类自诞生以来无时无刻不在和大自然打交道,人类社会能发展到今天的面貌,主观能动性在其中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认识自然规律是伟大的,利用自然规律也是伟大的;
认识客观世界是伟大的,改造客观世界也是伟大的;
创造物质财富是伟大的,保护物质财富也是伟大的。
文物作为人类与自然互动的成果,作为祖祖辈辈利用自然规律、改造客观世界的证据,作为世世代代累积创造的大量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佼佼者,我们文物保护工作者既有动机保护它们,也有能力保护它们。
当然,自然规律是复杂多样的,人类对其的认识还不能穷尽。因此,文物保护科学实际上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还面临许多难以解决的课题,还有待更多的保护工作者去探索。倘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没有终点的,那么文物保护科学就是没有终点的。就让我们用先贤屈原的一句话来共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