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翠”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买椟还珠”一段里就出现了“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这样的句子,其中“辑以羽翠”指的就是“点翠”这种金属工艺。
“点翠”,顾名思义,就是用翠羽来点缀:把翠鸟的羽毛剪贴在金属或者其他材质的底板上制成,翠羽因所用材质的不同,可以呈现出浅蓝、蓝绿、湖蓝、藏蓝等不同色彩,富于变化,加之镶嵌各色珠宝,更显得豪华富丽。点翠首饰工艺在清初达到设计艺术的顶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宫首饰中,现在还有后妃们戴过的点翠镶嵌珠宝,最精美的首推点翠簪和点翠钿子,包括银镀金嵌宝点翠双喜福庆簪、银镀金穿珠点翠花簪、银镀金点翠嵌珠石凤钿花、银镀金嵌珠宝五凤钿尾等。
图一:故宫博物院藏清点翠花簪
图二:故宫博物院藏清点翠嵌宝花钿
图三:故宫博物院藏清点翠嵌宝囍字花钿
图四:故宫博物院藏清点翠嵌宝凤冠
点翠传统工艺隶属花丝工艺的范畴,因为材料的特殊性成为即将失传的工艺美术之一。翠鸟科蓝耳翠鸟被评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禁止捕猎。这种翠鸟产于云南,其上背、腰部和尾上覆羽亮钻蓝色,色泽艳丽,能产生富丽堂皇的效果,因而被广泛运用于点翠首饰的制作中。蓝耳翠鸟的禁止捕猎,间接导致了点翠首饰工艺的日渐沉寂,如同象牙雕刻工艺一样,由于受到材料的限制而濒临失传。
点翠首饰极其艳丽多彩,这与它使用的原材料密不可分。羽毛的种类决定了制作点翠首饰的色彩、光泽甚至覆盖面积的大小。据史料记载,点翠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在制作点翠首饰时,首先要大量收集翠羽,然后才能承造点翠活计。清代宫中内务府专门设立了“皮库”负责管理和收集翠羽,而银库设有点翠匠3名,专门承造翠羽活计。收集的翠羽先根据部位粗细进行分类,再根据颜色分两种进行制作,一种是青蓝色,一种是宝蓝色。
图五:故宫博物院藏清点翠嵌宝寿字花钿
图六:故宫博物院藏清点翠嵌宝花钿
一件形制完整的点翠首饰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制作:第一部分是胎体,它是花丝工艺的一个分支,由金属胎体,或者纸质胎体,加上花丝工艺制作而成。第二是胶体和羽料部分。选择合适的有机胶体把裁剪整齐的羽片平整地粘贴在金属胎体上,这也是点翠不同于其他首饰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最后可以在羽料上镶嵌宝石,完成整件首饰。
金属托底的使用,花丝镶嵌中花丝的运用,盘花方法的归纳,在中国不同的地域形成不同的制作流派,这些传统技术的使用往往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对于点翠首饰传统技术的研究与恢复,不但能够使传统技术得到传承,对考古以及文物修复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