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网 陈万贵)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

文化产业在近些年的发展中被屡次提及,作为历史文化底蕴十分厚重的文化大国,文化的产业化既能够有效的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又能够使得作为文化传承主体的艺术家们获得相应的物质报酬,激发创作激情,推动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

正如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能只依靠文化本身的传承,仅仅为了社会效益去发展和传承文化的观念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只有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模式,才能够使得文化为经济带来活力,经济为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保障,从而推动文化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自然,在这一发展过程之中离不开艺术家与企业家之间的有效结合。

“火借风势,风助火威”

苏士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士澍表示“经济和文化好比是风和火的关系,正是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现在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式,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家更多的把目光集聚到文化事业上来,为发展民族的文化事业积极贡献着力量。”

中华民族文化灿烂辉煌,前辈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财产,在享受文化财富的同时,作为传承者我们也肩负着继承与发展丰厚文化财富的责任,肩负着解答许多文化疑惑的重担。苏士澍表示:“作为文化的传承者我们要前不负于古人后无愧于子孙,让民族的文化艺术宝库在我们这一代手里继续灿若明珠。”

在文化与艺术的传承中,艺术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艺术家专职于文化的传承、艺术的创作,而有相当多的艺术家面临着努力而没有经济效益的状况,他们往往在贫困的生活中挣扎。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在高速发展之后往往缺失的自身的企业文化内涵。
“文化与企业之间架起桥梁是必由之路,我们过去在文化和企业的发展上走了不平坦的路,在发展文化的时候就把企业忘了,在发展企业的时候就一心奔着金钱而又把文化忘了,所以,文化与企业结合,能够为艺术创造乐土,以文化为引导,用企业给予做坚强的后盾,文企结合之后以德为先,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带来活力,企业给艺术家带来反馈,艺术家有经济基础了才有更强盛的生命力,才能发挥更好的艺术效果,为艺术服务,为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带来很好的机会。”苏士澍说道。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企业家的加入,要将文化产业打造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还需要文化与企业更多的结合,“今后还需要更多的企业家以敏锐的目光洞察世界的变化,选择了与艺术联姻,艺术家要以精湛的艺术和企业家合作,实现珠联璧合,打造好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苏士澍说道。

“文企金桥,艺术乐土”

崔陟 孙绍玲

孙绍玲是北京博乐雅书画院的总经理,她希望自己的书画院“能够为艺术家和企业家形成一个交流的平台,打造‘文企金桥,艺术乐土’”,“艺术家的作品能更多的融入社会,能够跟企业家零距离的接触,使企业家更好的了解艺术家的作品,中国传统文化能够继续传承,源远流长,一直以来企业家和艺术家没有太多的交流,希望更多的企业家了解艺术,让艺术家在更好的平台、更好的环境上创作。”孙绍玲说道。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文化事业也在不断焕发生机,然而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企业家与文化事业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艺术家接触的机会并不多。企业家在物质上有优势,而艺术家在文化传承、文化发展上有优势,“艺术家有能力,有创作天赋,但在经济上受到限制,而企业家经济上有余,物质上有所提高,而对精神需求较高,现在正是搭桥的好时候。”著名书法家崔陟说道。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给予了艺术家宽松的创作环境,正如崔陟所说,“艺术家的春天到了”,“50年前我和苏士澍先生在北京少年宫学书法的时候每周只有周六下午有两小时,不管什么天都去,而现在学习的机会很多,大学、硕士、博士等等。现在的创作环境有了,是艺术家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候了,但是要创造出真正贴近时代的好作品还需要是企业家和艺术家联手,只有在物质上有优势的企业家能够帮助在创作上有优势的艺术家,艺术的发展才能久而弥坚。”崔陟说道。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之中,艺术家与企业家的有效结合仅仅是一方面,“我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家将目光放到文化产业上面来,更有力的推动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在保护与传承文化的同时,将文化产业真正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支柱。”苏士澍表示。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