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中国文物报》(2015-01-09)作者:胡绪雯
\
文物游戏书很受中小学生的欢迎
上海博物馆研制的典藏剪纸
今年4月,在参加美国博物馆协会博览会期间,与美国博物馆的设计师们围绕博物馆文创的理念、模式和营销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设计师Raymond McKenzie在这一行业有着颇为丰富的经验,据他介绍, 美国博物馆非常注重原创设计,各博物馆在商品开发设计上基本采取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博物馆拥有自己的设计团队,负责本馆产品的创意设计,制作则委托外加工;第二种是委托社会力量承担设计与制作;第三种是直接从市场采购。McKenzie是一位资深设计师,他所服务的亚洲艺术博物馆有自己的设计团队,基本采用第一种模式。他说:“(这种模式的)好处是熟悉博物馆藏品,对本馆的重大活动和展览能迅速作出反应。”
与美国相比,中国博物馆绝大多数都没有专职的文创产品开发人员。博物馆的文化商品中除了大部分的出版物和复制品之外,大多都是交由合作厂商设计开发生产,博物馆本身并不掌握设计权。就厂商而言,其在意的是销售金额以及商品的市场性,因此对于博物馆商店与商品的教育推广理念,就没有那么重视。 如果厂商在营运及商品选择上发生失误,或者定位不准,就势必导致消费者对博物馆产生负面印象。因此笔者认为,为了避免这种局面,即使选择社会力量参与文创产品设计,也需要先由博物馆方面对其进行培训,要让设计师了解馆藏文物的内涵;博物馆还应该主动对设计出的商品进行市场跟踪,以便对今后再次创作提出建议。
一
上海博物馆在开发文化产品之初,确实是“摸着石头过河”,通过对国外先进博物馆的考察和调研,触发对设计的重视和对产品开发的整体思考:一是怎样依托本馆馆藏文物,设计出适合本馆的文化商品;二是怎样将古老文明融入现代时尚,让高雅艺术与日常生活完美结合;三是怎样不断开发设计贴近大众需求的文化产品,既要考虑到产品的轻便易带,又要价廉物美。
上海博物馆非常重视文创产品的研发, 配备了专业的设计团队,始终坚守文化创新的设计理念,充分挖掘文物的文化、历史和艺术内涵,从商店布局到产品的策划、设计、制作以及人力配置等全过程,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为长远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上海博物馆在设计上,力图以现代的时尚感重新诠释中国古老文化,同时追求设计、工艺技术层面的革新突破,赋予博物馆文创商品崭新的生命力。在长期的市场调查中, 我们注意到丝绸围巾是最重要的旅游商品之一,因为它不仅仅是时尚的产物,更是带有感情的个人最亲密的物件,广受游客欢迎。因此每年都会策划设计制作新款,以满足顾客需求。设计师在围巾设计上巧妙地融入馆藏文物图案元素。例如为开发一款“桃花双绶图”丝巾,早期设计成单层长丝巾,通过市场反馈和需求,设计师重新构思,将丝巾设计成双层,背面采用大块鲜艳色,使丝巾更显时尚感。通过十几年的磨合,加工厂方也已了解博物馆所需要的风格。除了设计元素和款型, 对面料的要求也极高,这些也是为了让顾客更能体会到博物馆商品独有的尊贵与精致。现在每一位设计师都有着一种使命感,他们通过提交设计方案、撰写说明,提炼出自己的设计理念,用讲故事的形式把产品展现给顾客,同时也使自己在工作中成长。
上博一直关注并研发儿童系列产品,自主开发的文化典藏立体剪纸,除了具有装饰性的观赏价值,更是文化传承和民族特色的延续。以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为蓝本,通过简单的切割、压皱、插接等步骤进行组装,做成了独特的装饰品。让小朋友在动手动脑的有趣手工游戏中,学到了知识,又增添了乐趣,寓教于乐。每件剪纸作品中均可嵌入LED蜡烛灯,晚上打开灯光,更具立体感和观赏度,上柜以来广受观众好评。在2014年的博博会文创产品评选会上获得中国博物馆协会颁发的全国博物馆文化产品创意设计推介活动“家居用品组银奖”和“创意奖”,以及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创产品专业委员会颁发的“2014中国博物馆十佳文创产品奖” 。
上海博物馆在围绕博物馆重要馆藏文物开发相关衍生品的同时,尤其注重开发适合各个年龄层、各种文化背景消费者的产品。精心遴选博物馆中最好的资源,并对作品进行最大限度的商品化开发,以此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及其吸引顾客的能力。每逢有特别展览或重大节日时,会推出专为配合展览或节日而制作的商品。例如:上博今年的“申城寻踪——上海考古展”开展时, 我们觉得考古、文博对孩子来说是一门专业性较强,内容又比较枯燥的学科,想通过“玩好玩的游戏”, 以既动手又动脑的形式,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激发小读者们对游戏中接触到的文物的好奇心和探究心,让她们爱上考古,爱上文博。于是我们特别推出了集玩+乐+学于一体的《拿起来放不下的文物游戏书》一套(共2本)的儿童科普读物, 用这种新奇而又有趣的方式来诠释文物、文化和历史。仅上架一周就获得家长、学生、老师的青睐,已销售7000余套。
二
我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虽然已有起色,但与事业发展的整体目标相比,进展力度仍显不足,尤其是设计类人才比较缺乏,全国大多数博物馆都还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创产品。在这种局面下,如何探索博物馆现行管理体制下的文创产品发展,怎样应对观众新的需求,作为博物馆的从业人员, 个人认为,我们必须清楚认识自己的使命,积极研究引领观众的新策略,通过文创产品拉近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各博物馆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发挥馆藏优势,同时科学借鉴国外博物馆的成功经验,不仅要推进文创产品开发,更需要培养更多的文创专业人才,从而实现文化创意产品和博物馆整体事业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014年12月23日5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