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中国文物报》(2015-02-04)作者:张健平

我国博物馆免费开放已有7年时间。近期,针对我国博物馆界免费开放所出现的问题,社会上有一些批评的声音,并对我国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提出了商榷,将问题归结于免费,建议实行低票价。

我国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这7年,可以说是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黄金期,全国博物馆总数达4165家,10年增长了一倍;全年举办展览2.2万个,接待观众数量突破6亿人次。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同样也有博物馆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婚姻中常见的一个词是“七年之痒”,就是指夫妻生活7年从充满浪漫的恋爱到实实在在的家庭生活,在平淡的朝夕相处中,新鲜感消失了,矛盾出现了。虽说免费开放这7年我国博物馆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问题也显而易见。从免费开放初期的观众“爆棚”到博物馆公众设施的损毁以及观众抱怨展厅内过于嘈杂等,这些问题接踵而至,让我们在喜悦之余不免增添一丝忧虑。

博物馆免费开放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博物馆的硬件设施一流,但参观环境不理想,观众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提供一个好的观展环境,是博物馆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观众的基本要求,否则严重影响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大局。

诚然,博物馆实施低价票,可以把控观众数量和观众质量。但我并不赞成低价票在当下的中国博物馆实施,博物馆对我国民众文化素质的提升,贡献是巨大的,目前中央和地方财政也能够承受免费开放补贴费用的支出。

2014年11月4日《杂文报》刊登了《尴尬的纪念馆》一文:一对青年夫妻在梁启超纪念馆前,面对10元一张的票价,脚步踯躅,工作人员热情介绍:“这儿是清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先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青年夫妻有些尴尬地回答:“对不起,我们不知道梁启超……”工作人员赶紧改口:“林徽因你们知道吗?著名才女、诗人,就是梁启超先生的儿媳妇。”青年夫妻还是摇头。路人上前:“周迅你们知道吗?”他们眼睛一亮:“知道呀,她是著名演员。”“她和黄磊主演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你们看过吧?”“看过,周迅主演的电影电视剧我们都喜欢看。”“林徽因就是《人间四月天》里周迅演的那个主角啊。”这一介绍,青年夫妻恍然大悟,当即爽快地买票进去参观了。正因为如此,中央对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政策的初衷,就是希望博物馆敞开大门,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博物馆的服务,提升公民素质。

目前,6亿人次的年观众量和2115家免费开放博物馆,尚不足我国人口总数和博物馆总数的一半,这说明,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和需求。至于,免费开放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非致命伤,低价票也不会是医治这些伤病的万能药。

回过头来看,这7年发展最快最好的并不是国有大型博物馆,也不是国家一级博物馆,而是那些中小型博物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基层博物馆。过去我们常将“门前冷落车马稀”来形容这批博物馆。现在,这些博物馆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展览有很大的改观,参观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观众络绎不绝,观众留言簿上也是好评如潮。由于工作的关系,我近期一直在帮助基层馆工作,很多馆都在考虑怎么让文物“活”起来的问题。当我跟基层博物馆领导交谈到实行低票价的问题,他们都很担心,害怕基层博物馆的春天就这样过去了。基层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金字塔”的基础,假如基础不稳,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就要大打折扣;反之,基层博物馆的工作做好了,展览能时办时新,对观众有较强的吸引力,我国博物馆的观众总数将成梯次增长。面对基层众多的低收入群体,低价票对基层博物馆来说,不是个好消息,实施需谨慎。免费开放初期博物馆“爆棚”问题,其实是大型博物馆的偶发现象,跟基层博物馆的关联并不大。

博物馆还有一个现象,非节假日期间,休息椅上都坐满了老年观众,他们自带食物和饮用水等,大家彼此熟悉,仿佛走进了老年人活动室。博物馆的同志都知道这些老人是夏天乘凉、冬日取暖的常客。有观众建言,低价票能限制老年观众。其实不然,我国现行的老年人优惠政策,都不可能将老年人群拒之馆外,即便是实施低价票,也不可以让他们购票入馆。况且,老年人群体,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扎堆博物馆,无非是害怕孤单,图个热闹。我们要相信这些老人的思想觉悟,也可以将这些老人进行摸底调查,根据他们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兴趣,把他们发展成博物馆的志愿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目前博物馆发生的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看似千头万绪,问题众多,其实说到底还是管理的问题,如果管理到位了,解决问题立竿见影。

免费开放的政策实施,是我国改革开放30余年取得可喜成绩的红利,是我国惠民工程的具体体现,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也是我们几代博物馆人的期盼,我们不能把搬掉的门槛又重新砌上。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