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中国文物报》(2015-01-09)作者:
“研究型观众”的概念及其意义
张礼智在《文博》2014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研究型观众”的概念及其意义》。文中指出,“研究型观众”将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观众素质的提高而越来越多,给博物馆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这两者的良性互动更能体现博物馆的文化价值。
三寸金莲:
博物馆语境下的他者文化景观
傅美蓉在《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上发表文章《三寸金莲:博物馆语境下的他者文化景观》。文中指出,随着性别研究的深入发展,博物馆的性别表征开始受到关注。社会性别为博物馆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三寸金莲的“他者性”与“主体性”的考察,可以进一步凸显博物馆在性别意义生产中的重要性,厘清不同文化语境下三寸金莲的性别文化表征,稽核性别意义在妇女主题博物馆中的生成、传播与交流,进而诠释三寸金莲展览中的诗学与政治学,探询妇女在博物馆语境下表征自我、建构主体身份的可能性。
一种基于关联数据的
数字博物馆语义融合方法
易军凯、周育彬、万静在《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6期上发表文章《一种基于关联数据的数字博物馆语义融合方法》。文中指出,综合利用概念识别聚类、关联性检测、相似度计算等手段,提出一种适合于数字博物馆领域的语义自动关联融合方法,将关联数据之间的语义互联转换为概念相似度的数学运算。将此方法应用于博物馆领域进行语义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构建丰富的语义关联且正确率较高;此外使用图形用户界面对关联的结果进行人工审查,进一步保证了关联链接的质量。
新博物馆理论与
现代博物馆社会职能的转变
杜传省在《赤峰学院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新博物馆理论与现代博物馆社会职能的转变》。文中指出,新博物馆学的产生被誉为上世纪博物馆学理论上的第二次革命,本文着重从其对现代博物馆发展的影响尤其是社会职能转变方面的推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供探讨。
(2014年12月23日6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