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中国文物报》(2015-03-03)作者:邢致远
自2005年到2014年,是江苏的博物馆事业稳步发展的十年,这期间,江苏省文物局陆续启动了一系列博物馆提升工程,博物馆在设施建设、基础工作、运行能力、服务水平、陈列展览、人才队伍、科研能力、社会影响、综合效益、发展理念等逐步实现全面提升。
博物馆设施建设
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省辖市中心博物馆的新馆建设提升。省辖13个地级市的中心博物馆新展馆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其中,扬州、常州、连云港等博物馆完成博物馆新馆建设,南京、淮安、徐州完成博物馆扩建,苏州、镇江、南通结合文物保护单位建成博物馆新馆。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常州梳篦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新馆等行业专题博物馆相继建成,南京、南通、苏州、扬州等地着力打造“博物馆城”,加快“博物馆群”建设,展现城市文化的传统和特色。
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县县有博物馆”的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江苏所有县级行政区都要“有一座以上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博物馆”,鼓励区级行政区建设博物馆。已经拥有一座以上博物馆的县区级行政区,要在丰富馆藏资源、提升展示陈列和服务公众水平上做好工作。江苏的博物馆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逐步形成覆盖全省的省、市、县三级博物馆体系,博物馆强省地位基本确立。
博物馆运行能力
江苏省现有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1家,国家一级博物馆5家,二级博物馆13家,三级博物馆19家。在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的结果中,南京博物院综合排名全国第二,苏州博物馆全国排名第九,同时为全国市级博物馆榜首。
为了评估二、三级博物馆的运行能力,江苏省文物局通过省文物科研课题立项,制定运行评估的指标体系。省文物局制定的《江苏省公共博物馆服务规范》已公布实施。与此同时,苏州博物馆获得中国博物馆协会“2013年度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奖,南京市博物馆、镇江博物馆、扬州双博馆、常州博物馆、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淮海战役纪念馆等馆均已通过4A景区的验收,南京市博物馆等博物馆导入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镇江博物馆等博物馆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注重博物馆的规范化管理和评价指标的建设,博物馆的运行管理水平已上了新的台阶。江苏省文物局为推进博物馆安防达标建设,率先开展文物安全综合管理实验区建设,并将徐州博物馆、南京市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镇江博物馆列为试点单位。
博物馆服务水平
江苏省的常熟博物馆、仪征市博物馆、宝应博物馆分别被国家文物局列入2005年至2008年度“全国县级博物馆展示服务水平提升项目”试点工作单位。在总结试点单位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江苏省文物局于2009年至2012年间在全国率先实施“全省县级博物馆展览展示和服务水平提升工程”,4年共有36家县级博物馆、纪念馆列入项目。提升工作由省文物局统一组织,市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指导,县级文化部门负责实施,当年立项、当年完成。每个实施项目从省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中给予50至60万元补贴,市、县财政提供不少于1:1的配套资金,并专款专用。提升工作主要任务是改善场馆环境,完善服务设施,丰富展览内容,提升展示水平,强化服务意识,发挥社会效益。通过这一工作,地方政府对博物馆工作的重视程度、博物馆的陈列水平、社会服务功能等都有了显著提高。
博物馆陈列展览
江苏在全国率先策划主办了“馆藏文物巡回展览”。2007年至2014年,在全省各市、县、区巡回展览近200场,年接待观众100万余人次。该项目由省文物局统一组织协调并设立巡回展览经费,直接划拨策展和接展单位。经费主要包括策展补贴、制作补贴、运输及宣传补贴,经费划拨程序、用途、数额公开透明,有效地调动了各博物馆参与项目的积极性。“馆藏文物巡回展览”已逐步成为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提升工程”,旨在改造现有基本陈列,增加原创性展览,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和博物馆的优势,贴近社会公众,增强陈列展览的吸引力。通过提升工
程倡导陈列展览内容科普化、形式艺术化、传播方式数字化、传播手段多元化的专业方向。
博物馆社会影响
江苏文化文物系统管理的博物馆、纪念馆,除极少部分依托文物保护单位设立的博物馆之外,已经全面对社会免费开放。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年接待观众超过5000万人次。为了加强对免费开放的管理与监督,提高专项经费使用效益,江苏制订了《江苏省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江苏省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对博物馆免费开放进行绩效考核。完成了国家文物局的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评估试点工作,完成了《江苏省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报告》《江苏省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评估试点工作报告》。
博物馆信息化水平
江苏将文博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在国内率先按省级统一平台的要求,建设、整合市级博物馆网站。改版后的江苏省文博信息网和已建成的基层网点,内容丰富生动,版式新颖美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时具有一定的网络安全信息措施、后台管理系统和较为完备的更新计划,整体水平和发展速度在全国的文博信息化进程中居于领先地位。通过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提升未成年人对博物馆的兴趣,倡导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
南京博物院数字馆在全国首创实体博物馆与虚拟博物馆完全融合的建设模式,实体数字博物馆的所有展项均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虚拟数字博物馆通过网络可以进入公众的家庭和生活。苏州博物馆推出的无线网络及移动智能终端服务项目,为观众提供自助式的手机导览服务。南通环濠河博物馆群“掌上博物馆”首次实现了博物馆群体与社会公众互动的平台,将地理位置上分散的各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一站式的参观体验,公众可以准确定位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既实现了共建共享,又体现了便民惠民,提升了馆群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博物馆发展理念
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县级博物馆预防性保护工程试点,旨在通过研究应用相关科学技术和成果,对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进行监控,抑制和减缓环境因素对文物的破坏损毁,预防性保护珍贵文物。通过选取江宁、仪征、金坛、新沂等四家不同区域、不同收藏保管条件的博物馆作为试点项目,针对博物馆库房和展 厅 的 温 湿 度、污 染 气 体(甲 醛、VOC、CO2)浓度、光照水平(光照强度、紫外辐射强度)、粉尘粒子(PM2.5,PM10)浓度进行检测和监测,进行包括文物健康评测、展厅和库房监控预警、预防性保护和实验室能
力提升等方面的试点工作,改善馆藏珍贵易损文物保存环境,提高科技水平,降低文物损毁率,提物保护能力,推动对文物藏品的“被动的性保护”向“主动的预防性保护”转变。
博物馆综合效益
江苏在全国率先成立博物馆商店联盟盟将在全省13个省辖市设立博物馆连锁采用连锁运营模式,以统一的品牌形象进装。南京博物院相关部门与译林出版社合作“南京博书堂文化有限公司”暨“译林出版社博物院分社”,首次实行此类跨行业合作,通方优势互补,着力推出更多的文博精品出苏州博物馆的“衡山仰止——吴门画派之文特展”,结合展览策划了包括论坛讲座、艺程、体验之旅、影视欣赏和展厅互动等7类活动,设立了5大类15种共40款文创产品传播“文脉”的重要载体。
结 语
十年很关键,十年也很短暂。对于博物览展示和服务水平而言、对于博物馆服务社众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而言,提升的工作永境。如何转变观念,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物馆更加有效服务社会,已成为应当面对和的重要课题。文物行政部门将更加关注博物供的公共产品的质量、数量和结构,以及社众是否享受到基本、均等、优质的服务。博物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接受社会、市场众的考验,在收藏、保护、研究的基础上,推多内容求真、主题求善、形式求美的陈列展及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灵活多样的服务教目,既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对公众导向和规范,发挥传播地方文化、服务基层的作用,将博物馆有效地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中。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