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中国文物报》(2015-03-03)作者:洪恩
作为中德文化艺术交流的里程碑事件,启蒙的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展出,其展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专业的展陈照明设计也达到了与其艺术价值相匹配的较高水准,给中外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光环境已经成为衡量博物馆、美术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启蒙的艺术”展中,博物馆展陈设计团队和中德策展人一起为这个8000平方米、展期一年的展陈规划了包括序言在内的九个空间。不同于以往的博物馆展陈照明,除了满足“保护展品”“眩光控制”“展现艺术品”外,照明设计团队为“启蒙的艺术”提出“书籍一般的阅读体验”概念。而“概念性的照明设计”在博物馆照明领域里,极为鲜见,提升了展览的品质和韵味。
照明技术层面
依循博物馆行业规范对文物展品保护的重要原则,在展览空间内,照明采用低热量、无紫外线、无红外线的设备来同时完成对展品进行展示和保护的工作。不同的展品对光的要求是不同的,根据对光敏感度,进行展品的区分,做了对展品的照度、色温、年曝光量及控制范围的相应要求。
严格遵循眩光控制。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具体的展品形式,严格控制灯位和投射角度,注意避开游客的参观流动路线,以最大程度地消除直接眩光。(右下图1)
同时,控制玻璃展柜等反射面对面实体和空间(观众)的亮度,使之低于画面亮度,以便消除二次反射眩光。(右下图2)
防眩光配件的加入能够更有力地避免眩光对观赏者的影响。合理利用各种配件,有效实现了照明设计所期望的理想效果。
展厅照度的模拟实验也是极为重要的,任何方案都需要用实验的数据来证实方案设计的可行性,也是展陈照明所必须严格遵循的设计原则。通过模拟实验,确保照明效果可以完全满足设计要求,由此确定展览的具体照明方式及照明灯具的功率配置等。
照明概念和设计层面
针对9个展览章节和9个不同的展区风格,照明设计团队度身定制的整体照明解决方案,从光线的强弱和光色的变化入手,用光自然而不经意地配合不同展陈主题,配合创新的投影模式,营造出震撼、和缓、自然、和谐、浪漫、阴暗等不同的氛围,从而使整个场景富有节奏感,让观众欣赏展览如同阅读书籍般,心情随着情节辗转起伏,自然沉醉其中,感受震撼。(右上图)
展览导引部分是人们进入展厅范围后的第一个空间,灯光氛围的概念定义为“炫 目、震撼”。因此,照明通过对主题展墙及两侧雕塑的重点强调,打造一种炫目、震撼的视觉效果,以吸引参观者的视线焦点,同时,引导进一步的参观活动。照明方式采用环境照明结合重点照明的方式。
“启蒙时代的宫廷生活”部分作为序曲将观众带进巴洛克世界和启蒙的宫廷,展示了十八世纪丰富的宫廷艺术。观众可以欣赏到从后专制时期的王侯到德国的第一位启蒙皇帝腓特烈大帝的宫殿藏品。这是参观者进入的第一个展览空间,通过灯光来打造一个老房子般的氛围,古朴、温暖、缓和、宁静,让人能够迅速沉静下来,细细欣赏那些让人沉醉的宫廷艺术。对于墙面展示照明,采用重点照明的手法,充分凸显作品;对于展柜陈列照明,配合展柜自身的照明适当补充光线;对于立体展示照明,采用定向照明和漫射照明的结合,来充分表现立体感及细节展示。
“科学的视野”部分向观众讲述现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及其对艺术想象的巨大影响。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脱离了宗教的背景,也不再局限于宫廷机构。科学家受到尊敬,他们的发现造福人类,成为征服自然的工具。进步是不可抑止的,带着这样的信念18世纪为19世纪的发展及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基础。在照明概念上,光以精准、明确、清晰来配合科学研究的主题,让参观者更直接地体会与感受现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及其对艺术想象的巨大影响。(左上图)
“历史的诞生”见证了十八世纪呈现出的新的历史意识。考古学等新学科的出现,第一座公共博物馆的建成,遗址浪漫派和新古典派等都表现出强烈的复古情结,对历史的思考同时也折射出对本民族现实价值意识的加强。照明设计方面,结合“历史”本身遥远而神秘的特点,以历史之名,创造出一个让人冥想的环境。让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沉浸于展品,静静体会那段岁月的意义,融入历史的长河,进行思考、探寻……
“他乡与故乡”展示了启蒙对遥远时代及异域文化的向往,这种向往也在欧洲艺术的审美表达上留下痕迹。许多参加了探险旅行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的艺术作品向人们展示异域民风、新的动植物世界。考虑到这个一个展示类型较为复杂的空间,有油画、陶瓷、模型、航海仪器、书籍等,同时也具有通道的作用,为了使参观者视觉上更为清晰,照明采用了传统手法,简洁明了地体现出展品的本质。
“爱与情感”这部分诠释了18世纪的欧洲缘何被称为“情感时代”。启蒙运动在批评社会和追求解放的同时,加入对情感美德的诉求。照明以浪漫、私密为主题,光线在这里重新柔和起来,配合展品充分展现了对情感美德的诉求,温馨、细腻的灯光氛围,让人瞬间融入这美好的情感时代。
卢梭著名的“回归自然”是呼吁人性的自然回归,此理念对当时的教育和道德等许多方面亦不无影响。18世纪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园林建筑设计似乎已让启蒙所梦想的新社会成为现实。自然、和谐是本章的照明主题,以自然光色配合空间内的展示,表达“回归自然”的理念。这个空间采用了LED光源,基础照明使用射灯,控制色温,以模拟自然光线照射的清爽。对于墙面大幅作品的展示照明,选用宽光束射灯,同时,配合窄光束射灯的重点照明,来强调展示自然回归的主题。
“阴暗面”阐释启蒙是如何被灵魂深处的黑暗所牵引。如同光明的背面是黑暗,人类理性世界的背面也存在着阴暗的和非理性的一面,这层背光面在众多的文艺作品中得以表现,如戈雅著名的“随想画”。传统的宗教教会秩序系统的瓦解,强调个人承担责任的呼吁加强。鉴于作品多是表现阴暗面、谋杀与堕落、梦境与怪物等等,充满阴暗和怪诞的氛围,令人感到不安与焦虑,照明以清冷的光色,来充分表现阴暗和非理性,并针对墙面上序列性的小幅展品以射灯重点照明,聚焦的光线,与周围环境的对比,充分加强了阴暗和非理性的感觉。
“公论与解放”代表了启蒙时代的中心思想。启蒙的中心媒介是文字,大量发行的图书,期刊,传单和剧本带动了政治和文化内涵的广泛迅速传播。这个空间的展品种类较为复杂,通过采用传统照明手法,体现出展品的本质。对于整个空间环境通过射灯进行照明,对于墙面展示,采用重点照明的手法,充分凸显作品;对于展柜陈列照明,配合展柜自身
的照明适当补充光线;对于立体展示照明,采用定向照明和漫射照明的结合,来充分表现立体感及细节展示。
“艺术的革命”作为展览的尾声部分,聚焦了当代艺术,人们从中可以看到启蒙思想对于艺术发展直至今日的影响。因为展品多是比较现代的、抽象的,因此,当代感是照明需要重点表达的主题,同时,作为最后一个展厅,要考虑到与外部空间的衔接,因此,整体空间的亮度有所提升,以适应走到外面的亮度。以墙面展示照明和立体展示照明为主,对于墙面展示照明,采用洗墙灯,均匀的墙面展示照明,充分展示了空间感;对于立体展示照明,采用定向照明和漫射照明的结合,来充分表现立体感及细节展示。同时,增加防眩光配件的使用,以避免对参观者的影响。
在整个展览空间内,在保证照明效果的前提下,充分采用绿色节能照明方式。另外,从展示和保管的角度考虑照明要求,最大程度地保护展品,并且根据各个展厅的主题内容,科学进行灯光配比,以营造出赋有生命、充满活力、整体优化的光环境,来满足展示和保管的照明要求。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