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中国文物报》(2015-03-03)作者:

2月15日,“守护平安迎祥纳福——天津杨柳青门神年画展”在天安门广场内的正阳门城楼上举办。一批精美的杨柳青门神年画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亮相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与首都百姓一起迎祥纳福。

此次展出的门神年画均来自于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大部分展品是首对外展出,其中不乏孤品及手稿年画,难得一见。正阳门是明清北京城内城九门之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市正阳门管理处精心策划,与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联手,合作打造了首个杨柳青“门神”专题展,这是双方依托各自优势,提升地区文化品牌影响力而迈出的坚实一步。

年画源于“门神”。门神是我国民间常见的守护神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祭祀门户,初无形象;最早的门神形象是将虎绘于统治者宫殿门上,后来《山海经》中善捉恶鬼、“缚以苇索,执以食虎”的郁垒(lǜ)、神荼(shēn shū)成为门神形象。门神画种类繁多,有秦琼、尉迟恭、钟馗、关羽等武门神,也有身穿一品朝服、手握笏板或持吉祥器物的文门神,还有贴在内室或后庭门上手持宝物、骑祥禽瑞兽的门童,以及历史人物、天仙仕女等。门神的流传很广,全国各地都有春节在门上贴门神画的传统习俗,寄托了百姓驱鬼辟邪、迎新祈福的美好愿望。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刻工精美、绘制细腻、色彩典雅而见长,被公推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首。2006年杨柳青年画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馆藏丰厚,此次展览从万余张馆藏年画中遴选精品近百件,并配合珍贵古版展出,不仅从多角度展示了杨柳青门神年画种类之丰富和内容之繁多,也在构图、色彩、笔墨等视觉形式上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2月15日的开幕式上,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传承人会为观众现场展示门神年画的制作工艺,与众多展品一起,全面展现门神画所蕴涵的民俗研究价值、美学研究价值以及强烈民族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展览将持续到5月12日。

屹立在天安门广场南端的正阳门,是明清北京城内城的正南门,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因其位于皇城的正前方,故俗称“前门”。在京师诸门中,正阳门的规制最为隆崇,比天安门城楼还要高9米,是内城九门中唯一开门洞者,箭楼门洞平时不开,只有皇帝出行或郊祀时才开启。正阳门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城市布局、军事防御、礼仪制度和建筑艺术的形象体现,也是老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1988年正阳门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阳门箭楼和城楼举办过多个展览,如“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历史上的北京”“老北京系列展——老城墙、老街、老市、老宅子”“正阳门历史文化展”等。

2013年正阳门城楼进行内部改造、布展。2014年6月正阳门一、二层基本陈列“巍巍正阳——北京正阳门历史文化展”正式开放。正阳门三、四层改造为临时展厅,年画展为首个临时展览,正阳门管理处把正阳门的“门”文化内涵与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紧密集合,为老百姓带去节日的平安、祥和。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