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中国文物报》(2015-03-04)作者:

边界、形态与新技术:处于变动中的博物馆

尹凯在《博物馆研究》2014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边界、形态与新技术:处于变动中的博物馆》。文中指出,当今社会变化的速度和程度超越以往任何时期。作为社会产物的博物馆,其发展也不可能脱离其所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博物馆自身的定义、边界、形态与技术等方面都不断地发生变化。本文对变革时期博物馆的多样性与模糊性进行分析,为以后的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一个切实的背景。

中外博物馆网站教育项目比较研究及启示

梁敏在《文博》2014年第3期上发表文章《中外博物馆网站教育项目比较研究及启示》。文中指出,自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其观众数量与日俱增,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博物馆迈向了信息化、数字化的进程,这为拓展和创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提供了新途径、新视野。本文以博物馆网站教育项目为切入点,通过对国内外的知名博物馆的网站教育项目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分析,为我国博物馆网站教育项目的改进提供参考。

构建博物馆社区的多元视角

呼啸在《文博》2014年第3期上发表文章《博物馆构建社区的多元视角——以陕西三座博物馆为例》。文中指出,社区博物馆的建设已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针对一些博物馆开展的社区工作思路单一化,本文以分析社区概念的演变入手,揭示出社区内涵的丰富性与类型的多样性,并对陕西三座博物馆社区工作方式进行解读,从理论上开拓博物馆对社区层次的认识,构建多元视角的社区工作目标。

“研究型观众”的概念及其意义

张礼智在《文博》2014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研究型观众”的概念及其意义》。文中指出,博物馆观众研究是博物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已有学术成果和对一些博物馆观众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型观众”的概念,此类观众的素质与欣赏品味会不断增强,使博物馆面临新的课题与挑战,这方面的良性互动必然使博物馆文化价值得到更完美的体现。

弗兰克·奥本海姆的博物馆观众体验研究理论与实践

李林在《东南文化》2014年第5期上发表文章《弗兰克·奥本海姆的博物馆观众体验研究理论与实践》。文中指出,美国科学家、教育学家弗兰克·奥本海姆是旧金山探索馆的创始人。他在博物馆展示、传播、教育、娱乐等方面的研究为博物馆观众体验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在科学博物馆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探索模式,并从认知体验、艺术体验、探索体验、娱乐体验四个方面分析其主要理论和实践探索,对现代博物馆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有助于我们对现代博物馆设计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批判和反思。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