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中国文物报》(2015-05-15)作者:马 沈
真情是世界上最宝贵的感情之一。无论它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它都会深入人们的心灵。这是梁山泊与祝英台,贾宝玉与林黛玉,许仙与白蛇的故事,为什么打动了一代代的中国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也概莫能外,因为它是人类的本性之一。
中国社会在思想上、意识观念上已经进入多元化时代,观众进入博物馆往往都带着许许多多的问题,青少年观众更是如此。社会教育工作是博物馆职能之一,多元化不是为了观众走向迷惘甚至迷失,而是从对比中选择更加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博物馆应该倡导多元,但是不能没有主见。博物馆在社会教育场效应的共振中,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既陈列着赵一曼、杨靖宇、董存瑞、黄继光等英雄模范的文物实物,也陈列着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文物实物,这些都引起来馆观众的极大兴趣。随着多元化时代的到来,观看了展览之后,观众往往也带着许许多多的疑惑,并且经常把自己的人生选择混入其中。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社会教育一线的博物馆人,我经常在了解了观众的思想动态之后,力争主动加以引导。
每当讲到上述的英雄人物,我都是饱含深情地告诉观众:在过去那个时代里,存在着更多的社会问题,国难民忧外患。我们的前辈中的理想主义者们,没有屈从于世俗,选择了以自己的生命去殉祖国独立、人民幸福之路。他们中的很多人,完全可以选择自己成为一个大书法家、大诗人、大哲学家、大商人,让自己过上美满恬静的生活。但是他们选择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我们今天可能还在列强压榨之中,社会的进步就会停顿。一段时间后,我的观众有了回头客。有一次,我特地问一个来我馆专门点名听我讲解的学生团:你们为什么要专门听我的讲解呢?我心里想,他们一定会说我讲得有思想水平、知识渊博,有理论深度云云。没料到众多的学生几乎一致说:老师,你讲的有激情,让我们触摸到了真情。
这件事我感触很深,真正打动观众的是真情。一个博物馆社会教育者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用真情去打动观众,而且这个真情一定是高尚的,充满了理想主义和人性的激情。
我想,作为一名革命类博物馆工作人员,如果连革命前辈对祖国、对人民一腔高尚的真情都不敢去面对,放任地一味屈从于一些俗情,那就是失职。
至于一个人是选择“高情”还是“俗情”,每个人都有他(她)的权利。如何选择不一定要受到谴责。但是,我们必须旗帜鲜明、义正词严地歌颂真情。用清澈的思绪净化世间的流俗,把澄澈还原入生命,让心像雨后的天空一样纯净。这是从我们老祖宗到今天一以贯之的价值观,是真正的立国立邦立人之本。
可能像祝英台应不应该嫁梁山伯这样的话题,在我们大时代里,太微不足道了;但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博物馆是不是满腔热情地鼓励年轻人追求真挚的爱,优雅从容地去感受生命之美、爱情之美,而不是陷于社会发展尚不成熟的狭隘的现实之中,违背自己情感地为身份和地位的高低贵贱费尽脑汁,我以为是没有疑义的。
Leave a Reply